陽春白雪,四野蒼茫。山間古道上一騎絕塵,蹄聲得得。
黃鶯馬不停蹄連夜趕路,眼看再有二個時辰即可到桃花鎮了。不由更是心中迫切,加緊催馬。此刻身處一個山谷中,遠遠望見谷口炊煙裊裊似有人家。黃鶯連夜趕路此時正是又飢又渴,心想正好到前面的人家討口水喝。黃鶯策馬奔得近了不由欣喜,谷口果有一戶農舍。黃鶯策馬來到農舍門前停步翻身下馬,將韁繩拴在籬笆上便舉步進了院子。
黃鶯在院中站定隨即揚聲問道:“有人在家嗎?”,不多時房舍門開處,慢慢走出一位扶著柺杖的青衣老者。老者年近六旬鬚髮斑白,雙目雖是渾濁但也看的清來人是個姑娘。
“哎呦,姑娘一大清早的所為何事啊?”老者顫抖著手扶在手杖上,當先開口問道。
黃鶯輕聲道:“晚輩要去桃花鎮求醫,路經此地想來討口水喝。”
“呵呵呵,那進來吧。”說罷老者緩緩回身走進了房舍。
黃鶯舉步跟著老者走進房內,卻見這房舍雖小但收拾的卻是頗為乾淨。桌椅等傢什倒也齊全,尤其是正堂掛著一幅畫像。畫上畫的是張良拾履的故事。
張良是漢初著名的軍事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相傳張良在一次遊玩時,在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將自己的鞋脫下來扔到橋下。卻對張良道:“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來!”張良雖然很氣憤,但見這老者一把年紀便強忍怒氣到橋下取回了老者的鞋子。
老者叫張良把鞋給自己穿上,張良心想既然已經拿回了鞋子,也就不在乎再給他穿上了。老者伸著腳讓張良跪在地上給他穿上鞋子以後便笑著走了。
張良非常驚奇,目送老者遠去。老者走了一段路,又回來對張良道:“孺子可教!五天後黎明時分,你與我在此相會。”張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答道:“好。”
五天後黎明,張良就來了。可老者卻已經先到了橋頭,老者隨之大怒道:“和長者約定的事情怎麼可以遲到?”續而又道:“五天後早些來。”說完便揚長而去。
五天後雞剛一啼鳴,張良便到了橋頭。哪成想老翁又先到了,老者見到張良便大怒道:“你如此散漫怎成大事?”說罷轉身買臨走時道:“五天後要早來。”
如此又過了五天後,張良不到半夜就來了。過了一會,老者也到了,見到張良便高興的言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說著將一本書送給了張良,這本書便是名聞天下的‘太公兵法’。此書相傳是商周時期著名軍事家姜太公所著,故名‘太公兵法’。之後張良刻苦研讀太公兵法,終於成就豐功偉業。
黃鶯正望著這幅畫出神,老者已由裡間出來,手裡拿著一個紙包來到桌前。開啟紙包,裡面卻是茶葉。黃鶯走過去將長劍放在桌上道:“老伯,還是我來吧。”說罷黃鶯動手沏茶倒水,便如自己家裡一樣。老者也不勉強,自顧坐到了桌旁。黃鶯沏好了茶,親手端了一杯放在了老者面前。
黃鶯又倒了一杯給自己,便取下了頭上斗笠放在桌上。坐下來端起杯子輕輕抿了一口,嘗過之後黃鶯不由讚道:“真香,請問老伯這是什麼茶啊?”
老者呵呵笑道:“此茶名曰‘大紅袍’,是我一位老友所贈。”說著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