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gster?你要寫這種題材?在文學領域,有過類似的作品嗎?”
陸時從文字中抬起頭來,沉思片刻,搖搖頭,
“應該沒有。”
即使是重生前,他看這類作品也不多,所以瞭解得並不深刻。
他向對方介紹戲劇名:
“在漢語體系裡,這個對堂會老大的稱呼其實來自方言,也就是粵語。”
古德曼好奇,
“怎麼唸的?”
“啊這……”
陸時張嘴試了試,最後還是無奈地攤手,
“我就不演示了吧。”
他粵語不標準,實在說不出口。
其實,“大佬”這個詞在普通話中的流行並不久,是港片在大陸遍地開花後才普及的。
到後來,普通話將其吸收,意思也擴充套件了,用以描述在某個方面或專業在某種程度上有話語權的人,或對一些強人表示欽佩或尊敬。
古德曼繼續往後看,
戲劇第一幕開頭,
——
“我信仰美國。”
“是美國讓我發了財。”
大幕拉開。
——
在這兩句話之後,才是時間、地點、人物等資訊。
古德曼好奇道:“那兩句是畫外音嗎?類似《是!首相》裡的‘大英在不當人這方面,向來是不當人的’。”
陸時擺手,
“不,這就是角色對話。”
古德曼詫異,
“伱的意思是,這兩句話是在幕布拉開前說的?”
陸時說:“你看過《鏡報》的漫畫吧?裡面有分鏡的概念。我認為,戲劇也應如此。這種沒有畫面,聲音先到的方式,只是最簡單的此類技巧運用。”
其實,很多小劇場已經在運用了,
只是還未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