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內,三個日本人都在盯著陸時,
他們已經感覺出來了,這個年輕的中國留學生對夏目漱石有著極深的影響,甚至可以一句話改變夏目漱石的決定。
但想想也沒什麼好驚訝的,
陸時是誰?
《鏡報》的掌舵人!
正是因為他的慧眼識珠,才能讓《我是貓》在英倫取得巨大成功。
三人表現得畢恭畢敬,保持著標準坐勢,雙手交握在身前,顯現出無比的虔誠,臉龐更是沒有一絲一毫的鬆懈,只有敬仰和尊重。
吾輩好奇地看著,
“喵嗚~”
小傢伙大概是覺得日本人很有趣吧。
陸時其實也覺得十分有趣,
論年齡,
島崎藤村,1872年生人,29歲;
長谷川辰之助,1864年生人,37歲;
正岡子規,1867年生人,34歲。
跟他們相比,二十出頭的陸時簡直就是一個毛頭小子,卻被如此敬重,與日本論資排輩的現狀截然相反。
陸時沉吟片刻,
“長谷川先生,坦白講,我還挺喜歡你的《浮雲》。”
長谷川震驚,
“啊這……”
轉而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
陸時說道:“我沒記錯的話,主角名字是‘內海文三’,對吧?”
長谷川連連點頭,
“是!文三是一個正直的青年,他渴望克己奉公。然而,在官場中,這種正直和清廉卻無法得到應有的認可和保護。相反,他受到了同僚的排擠和上司的打壓,最終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
陸時“嗯”了一聲,回憶內容,
在《浮雲》中,長谷川對人生的虛無和飄忽不定展開了思考,的名字便是佐證。
這種無可避免的“虛無”,算是日本作家普遍的情緒了。
長谷川見陸時不說話,便問道:“陸教授,你欣賞我作品的核心嗎?”
陸時笑笑,沒有正面回答,
他思索幾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