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時問道。
眾人俱是一愣。
有人好奇道:“陸教授指的是托爾斯泰先生?”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在20世紀初,這些代表作都已發表,
特別是《復活》,堪稱托爾斯泰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
陸時點頭,
“沒有託翁,總顯得非常奇怪。”
有人問:“托爾斯泰先生的作品思想性很強,但技巧上該如何評價?”
陸時回答:“託翁的代表作是廣度、深度和敘事技巧的完美融合。”
他見眾人低頭思考,便給出例子:“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待在農莊想心事時就用到了意識流手法,以及列文和斯捷潘打獵時插入了一隻狗的視角,這些技法運用得十分純熟。”
眾人不由得低聲交流,
“確實,托爾斯泰的風格雖然以真實自然著稱,但也是靠技巧寫出來的,只不過他的技巧實在是太精妙、太多樣、太複雜,給人一種彷彿沒有技巧的感覺。”
“這就是渾然天成吧。”
“陸教授說的對,被提名者中沒有托爾斯泰先生真的很奇怪。我覺得,他是可以和莎翁並列的存在。”
“你說什麼?和莎翁並列?那不至於吧?”
“別因為我們是英國人就護短。說句實話,有些時候,我甚至覺得托爾斯泰先生比莎翁更強,因為我竟然能從那些經典作品裡看到他自己的思想鬥爭。”
……
托爾斯泰把傳統發展到了極致,只要還有公正之心,就沒人可以否認這一點。
蕭伯納說:“還沒有契科夫先生。”
陸時審視名單,
“嗯,沒有契科夫。”
戴眼鏡的老教授低聲道:“托爾斯泰先生說過,‘我並沒有謙遜,在寫作技巧方面契訶夫已經超越了我’。如果托爾斯泰先生夠格,那契科夫先生肯定也是夠格的。”
旁邊有人反駁:“契訶夫確實好,不過沒有長篇作品。短篇和長篇的寫法、技巧完全不同。”
老教授擦擦眼鏡,
“短篇怎麼了?這裡還有那麼多詩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