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竭澤而漁,淺草城顯然堅持不了太長的時間,因此舒翰幾乎每天都寫信讓劉三毅儘快結束在山麓城的戰爭,將軍隊調集到自己這一邊來,幫助自己解決這一場戰鬥,不然他實在堅持不了太久,讓女人和孩子們去稻田裡收割,這樣的人手是完全不夠的,秋收的時間有限,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裡將稻子收割完畢,不然一年的辛苦就會白白浪費,而如今的黑鐵城可面臨著十分嚴重的糧食危機,邙城和山麓城的戰爭可是持續的在消耗著大量的糧食,同時劉三毅還答應他們兩年不交農業稅,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的戰爭,糧食必須依靠原本的城市來出,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就無法長久的支援一場戰爭,這一點舒翰自然十分著急。
也幸好,劉三毅的戰爭確實結束的很快,原本以為要圍困兩個月,戰爭才有勝利的曙光,卻沒想到戰爭僅僅持續了一個半月就結束了,這讓劉三毅有充足的時間把軍隊帶回到淺草城,等抵達的時候,便是連神聖同盟也沒想到戰爭會結束的那麼快。
而劉三毅的一萬六千大軍抵達,也讓神聖同盟明白,這一場戰爭到此為止了,如果再打下去,他們也不會佔據什麼便宜,畢竟這裡的地形過於複雜,如果繼續打下去,對於他們是不利的,畢竟他們不僅僅只有一個敵人,就在神聖同盟對淺草城狂攻猛進的時候,在其旁邊的廣元國同樣也在枕戈待旦,虎視眈眈,大量軍隊的調動,躲不開廣元國的眼睛,他們也在邊境上開始集結軍隊,這讓神聖同盟不可能把大量的部隊消耗在與黑鐵城的抗衡上。
甚至在看到劉三毅的部隊抵達黑鐵城之後,神聖同盟不僅立刻撤軍,同時還派來了一位信使,希望能夠和黑鐵城恢復關係,這一舉動讓舒翰都有些懵,剛才還打仗打的如同世仇一樣,恨不得踏平黑鐵城,這個時候卻一副笑面孔希望兩方重新和好,這讓舒翰如何能夠理解。
而一旁的楊王狄和劉三毅這些老油條們則是笑神聖同盟明白事理,在這一點上,舒翰顯然是經驗缺乏了,而這些人精,都是互相鬥爭了一輩子的人,看到神聖同盟的信使,便明白了神聖同盟的意思,當他們看到劉三毅帶著軍隊來到淺草城的時候,而他們卻再也沒有接到山麓城的求援信之後,一個無比清楚的事實便擺在他們的面前,那就是山麓城已經完了。
這個訊息背後隱藏著的意涵,便是山麓城四十五萬人口,邙城三十五萬人口,將全部由黑鐵城所佔據,這八十萬的人口,加上週圍一些零散的勢力,就已經是九十萬左右的人口,神聖同盟並不知道黑鐵城有多少的人口,大致推算這麼多的兵力應該是有五十萬到六十萬的人口,這是因為黑鐵城的軍隊數量相對確實比較少,並不多,是走職業化精英化的路線,因此按照這個比例來推算,人口確實也就不多,但實際上黑鐵城本土的人口是七十二萬左右,但相差也不過,人口相加已然是一百六十萬左右的人口了。
這已經不再是一方小勢力,雖然與神聖同盟尚且無法比擬,在與黑鐵城作戰的時間,這兩年神聖同盟也不斷的對外擴張,城市從原本的十四座變成如今的二十一座,人口也達到了三百萬,是黑鐵城兩倍,但相比起當初,兩者之間的實力已經縮短許多了,黑鐵城也不再是神聖同盟能夠視而不見的存在,而是必須要認真對待的一方諸侯了。
而這個時候,身邊還有一個廣元國,人口數量與黑鐵城不相上下,雙方之間明爭暗鬥已經一年的時間,彼此之間也是血仇,不可能化解,這個時候,黑鐵城突然崛起,自然就成為了十分重要的一個棋子。
如今廣元國尚且不知道黑鐵城的存在,但他們早晚有一天會知道的,畢竟從山麓城前往廣元國最近的一處城市,不過一百公里左右的距離而已,彼此之間必然是互通有無,早晚會有知道的一天,如果知道黑鐵城與神聖同盟同樣有仇,那麼廣元國必然會拉攏黑鐵城,與他們一同擊敗神聖同盟,到時候兩個方向夾擊,神聖同盟恐怕就會有大麻煩了。
而神聖同盟的人顯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劉三毅帶著軍隊出現在防線之後,對方連一次象徵性的進攻都沒有,便直接撤離,同時還派出了信使,宣揚了神聖同盟與黑鐵城自古以來的友誼,雖然是瞎扯一通,但也看得出來,神聖同盟快速改變了自己這一方的態度,希望能夠跟黑鐵城保持一個良好的關係。
顯然他們也明白,如果黑鐵城徹底投靠向廣元國,那麼對於神聖同盟來說就危險了,唯有黑鐵城保持中立,對於他們來說才是好的,至於讓黑鐵城幫著神聖同盟擊敗廣元國,那是不可能的,神聖同盟也知道黑鐵城與神聖同盟之間的關係有多差,彼此之間都流過血,哪裡是那麼輕鬆就能夠化解的仇恨,雖然總有人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又是殘酷無情的,因此戰場上的廝殺,也總能夠握手言和的,這種仇恨只要政治上化解就能夠化解。
但話是這麼說,卻不能夠真的這麼做,不然士兵們必然會心寒的,黑鐵城的民眾也不會接受這樣一個結果,所以黑鐵城顯然是不可能立刻和神聖同盟靠攏的,這一點神聖同盟也很清楚,派來信使也只是希望黑鐵城不要與廣元國同流合汙,最好能夠獨善其身比較好。
經過劉三毅和楊王狄的解釋,舒翰這才恍然大悟,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不得不說,神聖同盟的決策者確實是捨得去,放得下,剛才雙方還喊打喊殺如今這麼快就來和好,這種速度還真是快,舒翰對於這樣的態度轉變,一時間還真的有些接受不來,但他畢竟也久經各種考驗,自然不會真的被鎮住,很快,他就問道:“那我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全本
這個問題也是黑鐵城如今需要思考的問題,大部分人都認為不應該答應,這個時候聯絡廣元國,兩面夾擊進攻神聖同盟,必然能夠使神聖同盟徹底衰敗,同時吞併神聖同盟的土地,那不是一件好事嗎,黑鐵城的統治範圍將再一次擴大,人口數量也將繼續倍增,顯然透過這一次西征,黑鐵城的天行者家族們獲得了足夠的好處,這讓他們的胃口越來越大,如今顯然是看上了神聖同盟這一塊肥肉了。
而劉三毅和楊王狄則都不同意這一種想法,認為這樣做風險太大,一來是神聖同盟信使的說法,那就是廣元國不可信,試問,如果黑鐵城與廣元國合作,吞併神聖同盟,就算到時候成功,那麼誰能夠獲得神聖同盟更多的城市呢?
顯然是廣元國,對方兵精糧足,擁有的軍隊多達十四萬,遠遠超過黑鐵城的軍隊,到時候發起進攻,更多的城市顯然都會被廣元國拿走,那到時候,廣元國會容得下黑鐵城在他的臥榻之下安睡嗎?
到時候廣元國在打敗神聖同盟之後,便會立刻撕破臉皮,將兵鋒直指黑鐵城,整個神聖同盟所在的位置是一塊巨大的平原,根本無險可守,到時候黑鐵城就只能夠退守淺草城,那麼神聖同盟下轄的所有領土都將歸廣元國所有,神聖同盟將什麼也得不到,甚至還要面臨一個更大的對手。
神聖同盟信使的這一番話雖然有挑撥的嫌疑,畢竟廣元國到底會不會這麼做還有待考證,他們完全可以去進攻其他地方,然後把黑鐵城當做盟友,互相依靠,何必互相之間鬥爭呢,但不能夠否認這位信使確實說的有道理,他們跟神聖同盟好歹打過交道,跟廣元國可從來沒有打過交道,而在這種情況下,劉三毅等人更願意相信信使說的話,往陰暗面去想,如果真的如此,那黑鐵城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同時神聖同盟的信使也反覆說道,如果黑鐵城將幫助廣元國攻打自己,那麼神聖同盟必然會把所有的主要兵力全部用來對付黑鐵城,讓黑鐵城無法在神聖同盟的土地上得到任何一寸,這個威脅對於黑鐵城來說,無疑是十分嚴峻的,也正因為如此,劉三毅才沒有直接把話說死。
而另外一點,則是信使沒有說的,那就是山麓城和邙城剛剛歸附,百廢待興,如今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如果戰爭爆發,憑藉如今黑鐵城差不多兩萬的軍隊是絕對不夠的,必須還要繼續招募,那到時候山麓城和邙城的人是必須要上戰場的,同時如果糧食不夠的話,那麼必然要從這兩座城市直接攤派,他們才剛剛加入黑鐵城,加入的好處還沒有得到,倒是揹負了戰爭的代價,這絕對不會是一件好事,甚至很有可能直接讓當地的民眾對黑鐵城產生仇恨,那麼如今好不容易留下的好印象都會毀於一旦,因此,劉三毅和楊王狄都認為應該在這個時候以休養生息為重,同時貫徹如今已經定下的政策,至於廣元國和神聖同盟之間的戰爭,就讓他們自己打去吧。
當然,也不能夠白白那麼看著,發戰爭財這種事兒,自古以來都要辦的,黑鐵城給神聖同盟寫信,答應他們不會參與到戰爭中去,而神聖同盟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答應將會與黑鐵城通商,雙方在原本屬於羊城的地方建立起一個集市作為交換場所,由黑鐵城進行管轄,至於交易的稅收則由雙方共同享有,另外便是神聖同盟將採購大量的武器,這些武器的訂單自然能夠帶來大量的財富。
對於廣元國也同樣是如此,相比起神聖同盟的使者,廣元國就要來的慢得多,再加上兩邊也並不瞭解,所以互相瞭解也需要時間,最終透過兩個月的來往,雙方也簽訂條約,黑鐵城將不會加入到神聖同盟對抗廣元國,同時雙方在山麓城周圍建立起一處集市進行貿易,稅收共享,但行政權則交由黑鐵城,另外便是簽訂軍火訂單,由黑鐵城來進行生產。
至於兩個國家會不會因為黑鐵城的貪婪而對黑鐵城聯合動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一來兩方打了一年多的仗,彼此之間是血海深仇,而黑鐵城與廣元國無仇無怨,廣元國拉攏黑鐵城還來不及,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打仗呢,這不是樹敵嗎,至於神聖同盟也同樣如此,旁邊廣元國臥榻之側,而黑鐵城則是纖芥之疾,根本不足為慮,神聖同盟並不知道黑鐵城已經發明瞭發電站,生產力以不可同日而語,只以為他們也跟自己一樣,還在用人力拼命生產呢,這樣的生產量,才能夠生產多少,根本不足為慮,這也是為什麼黑鐵城不直接把貿易地點定在黑鐵城內的原因,便是不讓各方勢力的人直接進入到黑鐵城的勢力範圍內,讓他們看到這些發電站和工廠。
另外一點便是這兩個勢力彼此之間根本沒有任何的信任可言,同時最重要的一點也是黑鐵城在兩方都擁有綿延的山脈,天然的將這兩處地方阻隔開來,如果要進攻,只要黑鐵城將兩邊的城防一關,對方想要進來是非常困難的,最起碼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兩方勢力可以堅持一個月的相互信賴?黑鐵城並不相信這一點,恐怕戰爭的每時每刻,雙方都是互相忌憚著對方吧!
也正是因為如此,黑鐵城才敢跟兩方做生意,到時候就算有問題,毀掉的也只是集市而已,對於黑鐵城本身並不會有太多的損害,而透過貿易和軍火訂單,也能夠從兩邊得到大量的利潤,從而讓黑鐵城可以持續的獲取黃金和白銀,來購買自己所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