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氈包的途中,。
原本這兩車東西,就是要送給耶赤勒和拔也古的。雖然這二人不是匈奴和鐵勒的實際話事人,但卻實權在握。他們想要給商販找點麻煩,只不過動動嘴皮子的事。誰若敢不把他們二人放在眼裡,基本上可以和狄馬城說再見了。
阿里是聰明人,每次來到狄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二人送禮。這禮品自然包括了兩族首領的那一份,至於怎麼分,就是耶赤勒和拔也古的問題了。這樣做既照顧到了方方面面,又顯示出對這二人的尊敬。
但是眼下,二人已經徹底撕破了臉皮。
在別人氣頭上去送禮是蠢貨才會做的事,但不去送禮的話,又怕被二人誤會,覺得自己不把二人放在眼裡。
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阿里思慮再三,最終決定關門閉客——老子這幾天不做買賣還不行麼?晚兩天做買賣,總比得罪兩尊大神要好。
敏銳察覺到二人矛盾的唐安一直把自己關在馬車裡,因為他有很多問題要思考。
來到夏國是逼於無奈的選擇,在絕境中的人如果不去思考,就只能走向滅亡。唐安不想死,他要逃離這座牢籠,眼下鬧得不可開交的兩個人,剛好給了他一些靈感。
耶赤勒和拔也古同為兩個陣營的二號人物,身份足夠高。阿里要去送禮,恰恰給自己創造了接觸二人的機會。只要他想一道前去,想必阿里一定不會拒絕。
唐安把從大沼澤一路走來的所見所聞梳理了一遍,忽然注意到了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應邪。
這個妖異的魔教聖子,當初是和匈奴援軍混跡在一起。從高傲的匈奴人對他恭敬的態度來看,恐怕不僅僅因為他是聖子那麼簡單。
有些時候,一個簡單的細節,就足以暴露出許多問題:他為什麼會混入大軍之中?為什麼不和鐵勒人一道?這些問題看似不起眼,卻引起了唐安的警覺。
按照應邪當時的說法,凌冰焰東行傳播教義穩定民心,魔教大長老打算趁此機會將她除掉,篡奪教主寶座。這件事情非同小可,一旦有些許差池,對他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如果那位大長老不是傻子,肯定會制定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應邪身為他的傳人,肯定早已熟悉了每一個步驟,所以才會先行一步,提前來到狄馬城進行佈置。
想通這一點,唐安幾乎可以肯定,大長老肯定已經和匈奴人勾結在了一起!
為什麼會勾結?原因很簡單:利益。
匈奴是夏國勢力最強大的部族,神武教是皇室贏得民意的武器。兩者本身互無關聯,但實際上卻是彼此對立的關係。
透過阿里的介紹,唐安了解到匈奴並非沒有稱王稱霸的想法,只不過夏國皇帝善於玩弄平衡之術,捧起了強大的鐵勒制衡匈奴,又將眾多弱勢地小部族拉攏到了自己一邊,靠神武教的宗教作用左右民心。使匈奴如同一隻關在牢籠中的獅子,空有鋒利的爪牙,卻沒有用武之地。
匈奴想要取皇室而代之,最需要的是什麼?需要整個夏國的認同。而早已被所有夏國子民奉為國教的神武教,無疑可以發出這種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