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哥哥……也在禁軍中安插了人?”朱辰妤反應很快,可她高興不起來,她的聲音,有著不可描述的失落和痛苦。
吳爭轉過臉,他猜到了朱辰妤心中的痛苦,吳爭靜靜地看著朱辰妤,然後伸手,反握住朱辰妤的手,點頭道,“是。”
朱辰妤輕輕掙脫了吳爭的手,慢慢低下頭,吳爭看見,彷彿,有淚珠滴落。
吳爭沒有解釋,只是發出一聲微微嘆息。
……。
看著殿門口禁軍的突變,莫執念有種想瘋的感覺。
零星的搏殺還在繼續,但局勢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莫執念可以依為屏障的,都已經躺下了。
這不能怪莫執念心大,確實,殿門前的這一幕,太過詭異了。
花了足足六百萬兩銀子,說好的效忠呢,說好的赴湯蹈火呢?
還能不能有點兒信譽了?
“黃大淳、黃大洪……你們……你們瘋了嗎?!”莫執念失聲喊道。
黃大淳、黃大洪是何人?
黃毓祺之次子、三子。
黃毓祺何人?
月城黃氏九世孫,義士黃鑾曾孫,天啟年間貢生。
清軍南下時,參加江陰第一次抗清守城戰鬥,後潛往城外,謀求援兵。
城破後,蟄伏於鄉間,伺機待起。
次年,在舟山起師抗清失敗,逃至泰州一寺廟被捕入獄,因不肯屈服,被多鐸囚於應天府獄中。
得吳爭率軍收復應天府,黃毓祺才得逃出牢籠,朱慈烺在位期間,論功晉為禁軍都指揮使。
不過,黃毓祺當時已經七十多歲,無法再勝任本職,遂以嫡長子黃大湛以指揮使代行都指揮使之職,後扶正。
朱慈烺當時太過忌憚吳爭,趁著奸倿勾結外敵欲在魚市街刺殺吳爭時,將錯就錯,下旨令黃大湛率禁軍截殺吳爭。
黃大湛接旨之後,明白這是一個巨坑,遂回家問計於父親黃毓祺。
不想,年邁的黃毓祺當時對長子只說了一句話,“……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本就沒有什麼可指責的,你也不必為難,依旨意去做就是。至於黃家存亡,全在天意,強求不得!”
得到父親指示的黃大湛,遂率部對吳爭進行了追殺。
而黃毓祺在兒子離開之後,涕淚交流,面北跪泣道,“……敵軍尚還佔據大勝關,陛下就開始剷除異己、誅殺功臣……可以想見,大將軍一死,義興朝內亂必起,北伐軍之軍勢,豈是京軍可匹敵的?而我黃家,暗殺當朝郡王、大將軍,必在北伐軍誅殺名單之首……臣有愧啊,吳王光復應天府,把臣從韃子牢獄中救出來,可臣,竟讓兒子去殺他,這是什麼世道啊……臣盡心,也盡力了,先帝啊,臣來見你了。”
一條褲帶甩在房梁。
抗清名臣黃毓祺,於當日亥時三刻,懸樑自盡,終年七十一。
那邊黃大湛卻混不知情,依舊在率軍搜捕吳爭,可他的兩兄弟黃大淳、黃大洪,卻不贊同父親和兄長的決定,不約而同站到了吳爭這一邊。
黃家,由此撕裂開來。
最後,追殺失敗,黃大湛為了黃家和兄弟脫罪,飛身撲刀,選擇了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