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20200830304034”投的月票。
馬士英聞言臉色赤紅,他一樣憤怒道:“有道是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馬某前半生荒誕無恥,可後半生從追隨王爺之後,早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冒襄冷笑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馬瑤草,你做過什麼,自己心知肚明!”
馬士英這下剋制不住了,擼袖上前,大有與冒襄上演一出武行的意思。
李顒急了,他看看吳爭,見吳爭垂眼搭眉,象是根本沒聽見、看見一般,並無一絲想開口喝止的意思,只好也按捺了下來。
於是,馬士英和冒襄,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一個手無縛難之力的書生,在吳王面前拳打腳踢起來。
冒襄用手抓撓著馬士英,就象是山野潑婦與人撕打。
馬士英氣喘吁吁,開始吐口水。
天曉得,二人加起來都超過百歲了,都是飽讀詩書的讀書人。
可此時,哪還有一絲斯文?
李顒終究是不忍了,用一種乞求的口吻呼了一聲,“王爺……!”
吳爭為何不攔?
吳爭在生氣!
生這三人的氣,也生自己的氣。
其實這事從開始時,就是一個局,冒襄獻上的一個局。
知道此局的人不多,吳爭、冒襄、李顒、馬士英,當然,掌控長林衛的宋安,是必不可少的。
吳爭連莫執念、熊汝霖等人都瞞著。
這個局的起因,同樣也是因冒襄、李顒二人的進諫。
冒襄說,山河破碎,家國飄搖之時,王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天下皆知。王爺心繫百姓、胸襟寬廣,不謀私利……可追隨王爺的文武及北伐軍將士,他們未必也如王爺這般胸襟寬廣,不謀私利……王爺,當賞啊!
功不賞,過不罰,以何服眾?
以何賞?
以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