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戰場設在茶山海域,一是化解杭州府危急,二是茶山海域容得下一場大規模海戰。
吳爭甚至做好了損失一半水師艦船的心理準備,目的只有一個,打平!
只要迫敵人知難而退,那麼戰略目的就達成了,平手,一樣可以宣傳成勝利,哪怕是不要臉的勝利。
這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否則,徐州達成的條約,隨時可能被廢棄,戰爭的兩次暴發,將會讓江南失去最後一絲喘息之機。
吳爭身處崇明外海,與戰場相距約二百里。
他的身後,是水師一百二十主力艦和三百艘戰船。
可謂是背水一戰,不成功便……成仁了。
……。
吳爭麾下三大水師。
以張名振的吳淞水師為最,舟山水師次之,陳錢山水師壓車尾。
施琅做為降將,成為王朝先的繼任者,可謂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雖說吳爭有後世的閱歷,對於施琅的水戰才能是肯定的,但要將一支位居第二的水師,交到施琅這個降將手中,確實需要魄力。
吳爭敢賭,但絕不莽撞,吳淞、陳錢山、舟山三大水師駐地形成一個倒三角,也就是說,一旦施琅有異動,張名振、王一林兩支水師足以將其包圓了。
這一點,不僅是張名振、王一林心領神會,連施琅也心知肚明。
帝王心術,用人得疑,疑人得用。
但吳爭不同之處在於,將疑放在明面上,等於告訴對方,想要本王不疑也簡單,靠你自己。
這種方式,雖然無法做到令對方感恩戴德,但確實迴避了一些心理上的失落,不會因搪塞而形成期待的落差。
這方式不適合大範圍運用,因為,它收復人心,需要時間。
收復人心最快速的方法,那就是劉備說哭就哭的本事和摔阿斗的決絕,立杆就能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