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雙方已經發生激戰,作為戰術動作,後撤十里也有情可原,但面對著半輪齊射,三十多艘船幾乎全軍覆沒,在這種情況下,再示敵以弱。
本來就已經忐忑不安的軍心,士氣頓時降到了谷底。
施琅的主動請戰,讓鄭家水師將士終於有了些振奮。
英雄、榜樣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於是,將士們開始積極備戰,準備一洗前恥,重振鄭家水師聲威。
……。
施琅站在一艘鄭成功賞賜的中型戰船船首,這條船現在成了他的座艦。
他率領三十六條火攻船及十八條稜船(載十二人的狹長形快船,主要用於偵察和拋灑浮雷阻敵用),以一種大無畏的氣勢,開始向吳淞水師突襲。
鄭成功下令主力艦隊,間隔五里跟隨,只要吳淞水師開始齊射阻止施琅,鄭家水師主力就可一湧而上。
所有將士都在企盼著,他們屏住了呼吸,一邊為自己打氣,一邊為施琅祈禱著。
……。
吳爭已經察覺到了。
他不由得點點頭,這才象樣嘛。
近海海戰,單以主力艦炮擊作戰,那還不如以岸炮炮擊來得更便宜。
吳爭是有目的的打這一仗,意在練兵,水師訓練,自己還真沒有什麼可指導方向的。
再怎麼訓練也只是紙上談兵,拉出來打一仗,就是最好的練兵方法。
鄭成功的水師,無疑是最合適的,看似強大,也抗揍,可危險性小,因為它火炮射程遠不及自己水師。
吳爭雖然沒有什麼海戰經驗,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再強大的主力艦,也得有各種輔助船配合,否則,充其量就是一個浮動炮臺。
哪怕後世強大的航母,也得各種艦船配合作戰,方能發揮出強大的攻擊力。
所以,在組建吳淞水師的時候,參照舟山水師的舊編制,再進行配製改良,火攻船等輔助船皆有配備。
所以,對於敵人派出襲擾性的小船進攻,張名振早有了應對方法,那就是大船對大船,小船對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