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多的長槍捅刺,也輕易被火槍兵架開。
建陽衛、禁軍士兵由此從外圍配合火槍兵,對清軍進抽冷子狙殺。
僅存的四千多明軍,硬是與尚有二萬多人的清軍,打了個平手。
然而這個時候,尼堪心亂了,他為難起來。
他原本要的是決戰,報一箭之仇。
而不是陷入僵持,此地畢竟是義興朝京畿,大勝關如今只有千人守軍,還是身上帶輕傷的。
萬一從太平府再來一支軍隊,大勝關就危險了,一旦大勝關不保,自己這二萬多人,就會陷入包圍。
就在尼堪為難之時,有人替他做了個決定,不,準確地說,是選擇。
雙方廝殺正為激烈的時候,從清軍西北方向,殺出一支二、三千人的隊伍。
來勢異常兇猛,在清軍猝不及防之下,如一把尖刀般捅入清軍陣中一里。
這下尼堪真急了,兩面受擊不是關鍵,清軍的兵力尚遠超兩支明軍的總數。
可問題是,兩面受擊,更讓清軍無法輕易脫身。
而江對岸過來的明軍顯然扎手,無法輕易擊敗,剛剛現身的明軍又不知底細,看樣子也不是善茬。
尼堪開始擔心這麼拖下去,就被粘在這了,萬一從應天府再來一支明軍,不用多,三、五千人足夠,繞至大勝關一擊,那就回不去了。
尼堪萬般無奈之下,只能違心下達了撤退令。
於是,清軍丟下了與明軍膠著的二、三千人,撒腿逃向大勝關。
……。
來的這支奇兵是誰?
就是吳爭此次瘋狂進攻的目的——廖仲平。
當兩軍會師,二人雙卡含淚,緊緊擁抱在一起時。
吳爭才發現,廖仲平不僅沒有死,甚至身上連一絲傷都沒有。
京衛防線驟然被清軍突破,遠在陣線後面的廖仲平,也無法阻擋這兵敗如山倒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