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情,如果換在以前,錢家叔侄是打死不為、不敢為之的。
可現在,他們做得非常決絕。
沒有辦法,王之仁水師支援他們暫時突破清軍江防登陸,已經是極限,除了必須攜帶的軍械,明軍所帶糧草只夠三日,自此之後,沒有援軍,沒有補給。
他們只有兩條路,要麼將血流乾,要麼降清。
可錢家叔侄能降嗎,敢降嗎,願降嗎?
人,都是逼出來的。
一支軍隊,有什麼的主將,就是什麼樣的做為。
主將身先士卒,欲殺身成仁,部下再差也差不了哪去。
三天的緊張備戰,儀真這個小小縣城,已經成為了一個堡壘。
血戰在第四天午後,暴發了。
吳三桂武舉人出身,後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可以說他的一生,十之七八都是在戰場上渡過的。
打仗,對於他來說,如同人每天要喝水一般從容。
不需要特別的籌劃,攻這麼一個小縣城,在他看來就是舉手之勞。
既然決定以這二萬明軍的血來換自己獲得清廷的信任,吳三桂自然不會手下留情。
四面包圍,水洩不通。
吳三桂下令,四面同時強攻,欲迅速解決儀真戰事,為自己去西北單獨領軍,奠定紮實的基礎。
可僅僅半天時間,吳三桂發現他錯了。
這支明軍,不是他印象中一戰即潰的明軍。
戰況緊急之時,無數人影從城牆上落下,這其中不僅是明軍,還有清軍。
敢於抱著清兵躍下城牆、同歸於盡的明軍還是自己印象中的明軍嗎?
如果僅僅是個例,這不稀奇,就算是再爛的軍隊,也找得出幾個血性之人。
可每面城牆都出現這種決絕的抵抗,這讓吳三桂不得不收起了心中的輕狂,他下令罷戰,開始想要鄭重籌劃接下去的攻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