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裡地,說近不近,說遠不遠。
撤退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可這一瞬間的功夫,就是城牆上明軍火槍又三輪的擊發。
清軍騎兵雖然已經察覺不對勁,可一時控制不住戰馬的慣性,加上沒有得到主將命令,只能悍不畏死地以既定命令進攻。
也就是說,這頃刻之間,又是數百騎兵倒在城下,這不是最悽慘的。
最悽慘的是,之前倒下的數百清兵,至少有大部分只是傷,而非死,火槍還沒有那麼大威力彈彈斃命。
後續騎兵因為慣性,是不可能勒馬的,於是……不管蹄下是人是馬,就這麼踐踏下去了。
所以,大部分清軍,與其說是被明軍射殺,不如說是被自己人踩死的。
六輪齊射之後,清軍開始慌亂,無數騎兵撥轉馬頭,朝北逃遁,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什麼陣形可言了。
吳爭令火槍兵繼續擊發,同時將邊上一個水桶粗的煙花點燃。
此時清軍騎兵的傷亡,也就三成左右吧。
也就是說,至少還有三千多清騎。
點燃的煙花隨著“嘭”地巨響,在天空中綻放出美麗的焰火。
而這時,藏匿於東西兩側的明軍騎兵,依照既定方略,向北迅速突擊,形成對逃竄清軍的合圍。
已經慌亂潰散,失去了陣形的清軍,哪怕有些個人再強悍,又怎麼抵擋排山倒海而來的陣型衝擊呢?
慌亂在瞬間變成潰敗,滅亡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戰局簡直比吳爭預想最好的還要順利。
清軍的輕敵,加上對火槍認知的懵懂,還有將領一時失措,是造成清軍騎兵覆沒的主要原因。
此戰,城牆上明軍傷亡不足三百,騎兵傷亡數十人。
可取得的戰果是碩大的,五千清軍騎兵,能辨識的屍體就有三千多具,其餘被清軍自己踐踏成殘肢斷臂的明軍也沒興趣去辯論拼合,清軍逃出去的怕是不足一成。
這場出乎意料的完勝,令明軍上下士氣大振,特別是那些新兵,認為清軍不過如此。
在將士一片歡呼聲中,吳爭沒有猶豫,下令北上,收復鎮江城。
……。
“求退那知卻冒遷,天心人意古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