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張煌言故意令人難看,他只是將一切的表象撕開,點明瞭問題的本質,那就是要想多鐸不變卦,很簡單,用實力說話。
只有以三萬兵力,牽制四萬清軍,那麼就算多鐸想變卦,也得掂量掂量付出與收穫是否成正比。
一時間,所有人陷入沉默。
這根本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可所有人都不甘心,難道真要冒如此巨大的風險北上嗎?
這可不是明軍一部,而是整個朝廷,容不得一絲風險。
真要發生不忍言之事,那朝廷就會被連鍋端了,一絲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還不如留在山寨更安全些,畢竟依仗山寨天險,足以再支撐個一年半載的。
朱媺娖慢慢將目光投向吳爭,“靖海候可有應對之策?”
吳爭為難了。
可看著朱媺娖那種期盼的眼神,吳爭又不忍拒絕她。
這個時候,吳爭突然心中靈光一閃。
他斟酌了一會,回答道:“回殿下,或許有一應對之策。”
吳爭的話讓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
朱媺娖神色微動,追問道:“靖海候快講。”
“既然我朝無法在短時間內聚集起足夠的人馬,那麼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這話沒一個人聽得懂。
好在吳爭並不想故作神秘,“此事最壞的結果,就是清軍變卦,向我軍突然發起進攻。那麼,只要我軍事先想好應對之策,或許就可解開這個難題。”
“假設,清軍確實在路中向我軍發起進攻,那麼他們會選在何處動手呢?”
“這次與清廷簽署停戰條約速度極快,多鐸又集中全力進攻平崗山,沒有精力和足夠的時間佔領紹興府西北各地,也就是說,浦陽西北之地,還在我朝的統轄範圍之內。出平崗至浦陽短短百里之地,能讓多鐸選擇成為發動襲擊之處的很少,距離平崗山太近,那麼我軍就會立即出兵增援,距離太遠,就進入了我朝勢力範圍,多鐸還得防備駐杭州明軍渡江接應。所以在臣腦子裡,符合條件的區域只有三界至嵊縣這十幾裡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