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才不是做galgame呢> 394.什麼?將《莎木》改造成《師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94.什麼?將《莎木》改造成《師父》?! (2 / 5)

而且最有創造性的一點,在於莎木當中第一次將QTE進行系統化。

所謂的QTE就是指玩家們在遊戲當中進行某些特殊的遊戲動作,需要按照螢幕上面出現的符號依次按下手柄按鍵來觸發後續的劇情。

後來索尼的《戰神》系列就是QTE的代表作品,透過QTE的形式來完成動作,給人一種超強的觀影體驗,這本身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總之,《莎木》之所以被認為是神作,是因為它在遊戲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並以其獨特的遊戲模式和深度的劇情吸引了大量的玩家。

在青智源看來情懷分的也站了很大的一部分,因為前世在莎木發售之後不久,世嘉就黯然離開了主機市場,轉為第三方。

所以莎木這個遊戲也繼承了玩家們對於那個時代的世嘉的一種懷念和寄託。

但是實際上來看的話,莎木本身其實是有很大的問題的,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遊戲性的方面。

雖然鈴木裕最開始設計的初衷是想要讓這個遊戲更加的真實化,更接近真實的世界,但是實際上真實世界被做進遊戲時候是很無聊的。

比如說在莎木當中,主人翁還要去打工掙錢,在碼頭開叉車,而且來來回回地跑動,跟人物對話,一旦新鮮期過去了以後,整個遊戲就會變得無聊起來。

加上本身莎木的地圖比較小,根本就沒有後來的GTA3做得那麼大,所以雖然莎木是個開放世界,不過給人的感覺就是個未完成品的樣子。

劇情相對簡單,而且時間線也很短,到男主角踏上去中國香江的輪船之後,整個遊戲就結束了,半成品的感受就更加強烈。

……

青智源同樣跟軟體部門的主要核心骨幹們開了一次會議。

重點有幾個,第一個就是除了莎木之外,其他的遊戲還是按部就班的來,對於街機遊戲方面的開發青智源並沒有任何意見。

雖然現在是個主機遊戲的時代,但是街機其實是挺賺錢的,投入產出比相當的高,既然能賺錢就繼續延續下去好了。

至於《莎木》……

青智源把鈴木裕單獨留了下來。

1958年出生的鈴木裕現在才只有40歲不到,比青智源大不了多少歲。

看起來還挺年輕的,就是髮際線有點兒高,鈴木裕的個子並不算高,小眼睛,笑起來憨憨的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就是這麼一個其貌不揚的男人,走在街頭上都不會引人矚目的傢伙,卻是霓虹遊戲界少有的天才製作人。

他在世嘉工作期間,負責製作了《摩托車筐體》、《太空哈利》、《瘋狂賽車》、《衝破火網》、《VR戰士》、《莎木》和《法拉力F355》。

不論是街機遊戲還是主機遊戲,鈴木裕都有著相當程度的研究,可能在長線敘事上還不太擅長,當時對於短平快遊戲的把控能力卻是沒的說。

也就是說,只要給他搭配一個厲害的指令碼作者,就能起飛的程度。

莎木同樣也是如此,劇情結構簡單,而且在敘事上面缺少張力,這些都是問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