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胡三途已經是一名十四歲的少年了,王蘭陵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已經是大糞司的司長了。
王蘭陵說道:“原因有很多,有紡織工藝的限制,也有規模上的原因,相比起羊毛的好壞,棉花的品質和產糧都相對穩定一些,獲取更加簡單。”
胡三途不解的說道:“羊毛的話,不是獲取更簡單嗎?棉花還需要特意找地方種棉花,羊毛的話只需要剪一剪就可以了。”
最好的是抽絲剝繭的蠶絲,也就是桑樹支援的蠶桑體系,古代把農桑司就是農桑司,不是農禽司。
王蘭陵緩緩的說道:“羊毛獲取簡單是建立在你家裡有羊的前提下,能夠使用的也就是你手裡的那些羊,棉花的話可以根據需要來提前種植,相比起照顧綿羊山羊的成本和風險,種棉花的收益更高。”
胡三途迅速敬佩的說道:“原來如此,我懂了。”
“不,我還沒有說完,你根本就不懂裡面的問題。”王蘭陵還有話要講。
他繼續說道:“之所以選擇種棉花,而不是桑樹蠶絲和羊毛,主要是其中涉及到很多問題。”
“桑木是相對嚴重很多的事情,輕易不好碰。”
“羊毛是因為存在著一個市場,羊毛市場這個交易,在我們涉足之前一直都是很小很小的規模,在黑水縣和牧州很多地方的需求並不高,就算是牧州這裡也最多是牧民自己使用。”
“牧羊需要的是地盤,是草場,我不發展這個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此。”
“一旦羊毛的需求提升,那麼就會擴大養殖面積,黑水縣和雲州都不具備這種地形條件,而通州那裡又不可能將地盤用在這裡。”
“所以到時候土地問題會引發很多事情,就連牧州這邊都會被越來越多的官僚所注視,一些原本種地的人都會受到影響。”
“牧州這邊的土地是圈地模式,但土地需要人口來管理,我不認為有些人會自己過來圈地,他們多半是會派一些人過來管理。”
“總之,既然種棉花可以降低風險和一系列的問題,那麼自然是就是種棉花了。”
羊毛的價格提升,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問題。
還有就是種棉花比牧羊更安全,投資少,見效快。
胡三途感覺很多事情都複雜了起來,王大人一直都在想著很多他意識到不到的問題。
其餘人以前並不覺得這是需要過問的事情,現在聽王蘭陵的解釋,就真的感覺不愧是王大人!
在王蘭陵和屬下開會的時候,龍州的老皇帝又釋出了一個需要傳達到帝國各處的政令。
包括黑水縣在內的各個縣郡州府都會收到這個規定。
第一,再次重申加強戶籍管制的必要性,要求各地複查境內人口,凡是沒有戶籍之人,嚴懲!若發現非法流動的跨州人員,徹查!
第二,禁止異地經商,普通商人的經營範圍不可出縣,官員的經商範圍不可出郡境,皇室宗親不可販賣商品物資到別州。
第三,各地要做好接納上山下鄉人員的安置工作,若是這些年輕俊傑有願意留在當地的,必須要為其辦理好戶籍,提供住宿和生活物資。
這些規定和要求並不是老皇帝一個人的想法,是帝國一些問題的處理方式。
不論是丞相還是其餘人大臣,都明白這個辦法就是維持帝國繼續下去的良方。
每個州的人口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