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肆夜紅樓> 第一百二十章 伏筆初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章 伏筆初埋 (1 / 2)

誠然的,要朝廷將哪位皇子、哪位王爺奉還回來,諸如此類的旗號對於契丹這個部落民族來講,於公於私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價值!他們也不會有那個閒心去理會帝國王權的繼承人是誰、政策又為何?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口號、一面旗幟,而向武皇要回曾做過皇帝、後被廢除的廬陵王李顯這類的動作,足夠成為他們自己騁著私慾興兵獨立的那麼一個光明正大的藉口了!

但不得不說的是,契丹這個時機拿捏的極好,這樣的口號也委實可在民間掀起一股熱血沸騰、群雄激昂的熱潮來!因為今時不比往昔,因著擁立儲君一事武皇已經反反覆覆、猶猶豫豫了這好一段時間;而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眼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武皇原本清明非常的神思睿緒不僅沒有一個最終的決斷,相反還漸趨變的一天比一天脆弱易亂。

眼下突厥這麼一鬧,竟日為這事兒輾轉煩心的武皇又不得不忽然有了這樣一個想法氤氳在心:武周已經取代李唐這樣久了,為什麼在百姓番邦的心裡,他們依然還是忘不了廬陵王、忘不了李唐王朝呢?

這樣深遠的波及真的是可怕的,即便是處在遙遠邊疆的部落民族也依舊深受這樣的波及、忘不了李唐皇朝曾帶給他們的諸多恩澤。為什麼,也依舊還是忘不了呢……如此廣泛的民心民意、如此幅員遼闊的領土驅馳,是不是便意味著那樣一個著名且真章的辭藻,“民心所向”呢!

人就是這樣,心思總會隨著不斷發展的時局事態、甚至在敏感時期偶然聽到或看到的景象言詞等內外的因素,而不斷髮生改變,任誰都沒有例外,武皇亦是如此。

遂如是,武皇那些竟日竟日以來斬卻不斷、理之還亂的彭麻一般潦草的心思,又有了進一步向著李唐這邊兒傾斜的勢頭!

宿命的奧義永遠都不是小小的俗世凡人能夠參悟明白,而生命的美妙便在於這一場場猝不及防突忽而至的意料之外。世人總是抱怨娑婆世界裡這樣那樣的無常,卻不知道若是少了這不可掌控、脫離常理的無常那這個世界不是當真變成了一潭死水毫無新意?

在彼時彼刻,已然歷經了這樣一幕一幕料想之裡、料想之外的,有由處、無由處的事件,武皇那個一直明瞭在心的道理終於帶著不容紋絲質疑的直白,明晃晃的昭著顯露於了眼前!

動輒不移的現實應和了她心裡的思量,將那原本存於虛空的捕風捉影的傾向落成了可感可看的實質。武皇不得不承認,無論朝賢臣武、亦或民間平頭百姓,支援李唐皇室襲承這好一座浩浩江山的,決計都是佔據了大多數,是真正的民心所向、民意難拂啊!

可即便這樣,武皇卻還是做不到快刀斬亂麻的橫心決絕做下決斷!她是一個果敢英毅手腕鐵血的女天子,然而在立儲之事上她卻似乎將這一輩子所有的躊躇難安、猶疑不決演繹盡現的淋漓盡致!似乎用盡了這一生全部的遲鈍與迷茫!

即便清明的道理就擺在那裡,越是隨著時光的流逝便越是深刻如斯。有些時候武皇決定把這武周江山交於侄子之手、讓這江山繼續姓“武”,但一想到同她情深意切的摯愛的高宗、以及同她骨肉連心的一眾子女,還有所向的民心、天下的大勢,她的心便會那樣疼、那樣喘不過氣來;那麼便傳位給兒子吧,但這個念頭才堪堪一動,她便又是一陣頭腦轟鳴、雙目發黑,因為一旦這份基業終傳於李姓的兒子,那便算是徹徹底底直直白白的使自己苦心建立、耗心經營的大周王朝一代而亡……

無論怎樣都令她情何以堪呢!無論怎樣都令她無所適從、無法安置這心這身子!

她接受不了啊。太難,太難了……

但是,即便再怎樣累身累心左右為難的決定,也終究會有徹底下定的那麼一天!即便人自己拿捏不定,天也會幫著你拿捏定;若還是執意退避,那麼興許就會是旁人“幫助”你強行下定一個決議了。

但武皇是幸運的,因為就在這立儲之事已經趨近白惡化的時刻,尚未曾等到李唐亦或武氏任何一家按捺不住、以強硬的手段逼迫武皇下定決心,便在這民心與私心的角逐、血親與同姓的擇一愈演愈激萬般繁雜無奈之時,終於又湧現出一個不該站出來的人!

這個人有若蒼天派遣而來的信徒,似乎他的出現、那一輩子的綻放亦或凋零都全然是為了武皇,只是為了武皇。如果武皇雙肩所擔天命便是成皇為君,那麼這個人他的天命便是幫助武皇為皇為君、再好好兒的將這合該的天命履行好,一定是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