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朱厚熜隨口問道:“這個孩子叫什麼名字啊?”
黃錦想了想,在一旁道:“回陛下,大名不曾知曉,但根據賈府奶媽所言,此子在賈家孫兒輩排行老六,因此常以乳名‘六子’喚之,因此稱之為賈六。”
原本的朱厚熜還有些滿不在乎,但聽到了這個名字之後,朱厚熜當即感到詫異萬分,接著便道:“速速昭告天下,定要將其捉拿歸案,不得有誤!”
雖然不知道皇帝陛下為什麼會對區區一個漢奸的子孫如此重視,但金口玉言,陛下的命令就是他們的命令。
就算是將陝甘地區挖地三尺,他們也要把這個叫‘賈六’的小嬰兒給找出來!
很快,朱厚熜的命令就在層層下達之下,在陝甘地區得到有力執行。
而朱厚熜對於這件事,也就是很快就忘記了,畢竟只是隨口一提。
緊接著,朱厚熜又與王陽明商議當前軍政,對於王陽明‘先尚後吳’的戰略表達認可之後,又冊封了一批有功之臣,緊接著便道:“移駕京師,朕要回北京,在萬眾矚目之下,看著小樂子、小玄子和小全子的下場。”
這件事是很重要的,比起南征吳三桂、尚之信要更為重要。
畢竟他們的死亡,宣告著滿清的統治徹底結束。
在大明的治下,這些遺老遺少們是要盡數處死的,當然不可能留著了。
畢竟要是留著,幾十年之後,大明街頭怕是會出現‘當年開國的時候,打仗的全是我們滿洲人’、‘大清也是蠻不錯的其實,比大明舒服多了’、‘唉,我們愛新覺羅家本來的房產就在北京,被大明搶了,啥時候能還給我們啊’之類的話語。
這種話語,朱厚熜不喜歡。
所有遺老遺少,全部砍頭。
而其他投誠於大明的滿洲八旗兵,則是不用砍頭,畢竟民族大融合嘛,朱厚熜還是很想在歷史上塑造一個正面角色。
因此,朱厚熜打算統一之後,把他們送去嘉靖朝,開闢西伯利亞戰場,相信他們在西伯利亞的風雪中,應該能夠堅守住大明的疆域,在那裡安心種土豆的。
以後如果有什麼戰鬥,那麼自然要重啟八旗子弟,讓他們參與其他國戰!
而屠莫、並畢、麻勒吉這等八旗降臣,則是可以來北京居住,並且時時刻刻把情況告訴在西伯利亞種土豆的八旗兵。
爭取做到將不信兵,兵敵視將的情況。
這樣,才能一勞永逸。
什麼?
兵將不合,會不會導致大敗?
反正是八旗子弟,死就死唄,這有什麼的。
死了還能節約糧食嘞!
明軍計程車氣又不會被影響,無所謂的。
“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