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朝,山海關。
“長伯,你倒是何苦如此呢?早在去年,你便託一蒙古人送上了降書,自言等候時機,如今時機已到,正是報效攝政王的時候啊!”
“你在他朱明只不過是遼東總兵、平西伯,都督遼東及山海關兵馬,倘若倒戈卸甲、剃頭來降,攝政王與陛下應允,將封你為王爵,世襲罔替、開藩設府,節度兵馬十萬,裂土稱王!”
“我朝之中,你兄長吳三鳳、舅舅祖大壽都過得不錯,來時攝政王已經囑託我了,若是長伯你此刻開關,攝政王聽聞伱尚有次子,攝政王應允你吳家將一門兩藩,風光無限啊!”
“……”
一個大光頭、只有一根細長金錢鼠尾的洪承疇竟然這般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大明山海關內,面對主座上的大漢,苦心孤詣的勸誡著。
在講話之時,洪承疇唾液橫飛、眉飛鳳舞,臉色紅潤之下,眼神中充滿了希望。
似乎已經是存心想要輔佐滿清成就一番大業了。
他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明主,只需要留在滿清輔佐多爾袞,一統天下之後,他就可以名垂青史,成為光榮的開國元勳了!
最初的他確實是不情不願,但現在,他已經堅定不移的成為了滿清的好包衣奴才,想要嘔心瀝血的為滿清奮鬥。
不過從某種情況下來說,洪承疇確實是成功了,他確實名列清朝官方編撰的《貳臣傳》中,作為反覆小人流傳千古了。
他如此用心,最後滿清只是草草給了他個三等輕車都尉,且只能傳承三代。而滿清入關後隨便一個總兵投降,輕車都尉這等爵位都是世襲罔替。
而聽著洪承疇的勸誡,吳三桂深深的嘆了口氣,衣袖之中的一張密密麻麻的紙張上寫著的是自家家丁從北京送來的密信。
上面十分清楚的告訴了吳三桂,大明確實有三位皇帝陛下降臨,而且各自帶來了精銳士兵進行抵抗。
其中,更有一位嘉靖帝似是劉伯溫似的皇帝,掐指一算竟能算出日後有誰會背叛大明,那崇禎帝就是根據嘉靖帝的指派,挨家挨戶抄了家,搜刮出不少的白銀。
在得知了這個關鍵的訊息之後,吳三桂的心情十分警惕。
如果信上所說是真,那根本就不用說,嘉靖帝肯定能算出來自己以後會背叛大明:這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去年的時候,自己就已經和滿洲眉來眼去,互相勾搭上了嘞!
倘若大明被李自成滅了,那麼在李自成和滿清之中,他是大機率會選擇滿清的。
雖然崇禎皇帝在詔令上說既往不咎,而且還會封吳三桂為破虜侯,但吳三桂總覺得事有蹊蹺。
在經歷了一番艱難的思想鬥爭之後,吳三桂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對著洪承疇道:
“吳三桂願降大清,為大清攝政王殿下效犬馬之勞!不過這關內尚有愚者不識天顏,待我前去處理一番!”
至於北京城內的吳襄以及三弟吳三輔、愛妾陳圓圓?
吳三桂也就只能忍痛割愛,將陳圓圓放棄了。
至於老爹和弟弟?無所謂,死了就死了吧,自己到時候可以哭一哭釋放一下心裡的傷心,畢竟王爵可是隻有一次,滿清開出來的條件實在是太好了,這可真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