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纏拳的發力講究的就是一個纏字,發力陰柔,生生不息。你打拳的時候,力道太剛,雖也能做到練力成絲,不使勁道有絲毫外洩的地步,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持久。就好像人家練纏拳練的是蠶絲,絲絲縷縷,雖輕柔而不斷,你練得卻是鋼絲,一樣都是絲,人家的絲就能連綿不絕,春蠶不死絲線不絕,你的則是堅硬有餘柔韌不足,又怎麼能夠上善若水以柔克剛?”
蘇雨晴雖然知道,現在王越的功夫比自己高的多的多,但對於**拳的理解,他卻顯然還有有些東西只是剛入門而已。東方的武術之所以和西方的格鬥有著本質的區別,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東方的武術並不是只講究一味的戰鬥力強大,實戰雖然重要,但養練一體,練打合一才是根本。
而王越也是自家人明白自家事,當然也知道自己身上的毛病到底在哪裡。因為有劍器青蓮在,他的功夫進步的實在是太快了,所以不免就會忽略許多基礎的東西,但拳法這門行當,卻又是最重視基礎的,基礎不穩牆倒屋塌。
蘇雨晴的拳法在實戰中雖然比不了他,輩分也比他低,但她的功夫是一步一步苦練所得,基本功紮實雄厚,正好可以被他用來取長補短。
不過蘇雨晴這次用來給他示範的目標卻不是王越剛才打的那一種樁子,而是衝著一旁角落裡的木人樁下手。
木人樁這東西是由前明時的一位南方拳大師首創,中間一根粗大的木樁,高於人齊,上下都有能夠活動的橫樑穿過,代表手腳四肢,專門練習近身的短打。蘇明秋立在這裡的這具木人樁,通體都是鐵木所制,黑沉沉的油光四溢,上下幾根橫樑少說也有成人小臂那麼粗。
蘇雨晴這一動手,先在原地亮了一個懶扎衣的架子,隨後手腳伸展,慢慢悠悠打了一趟長拳,先把筋骨氣血給活動開了。練拳和打拳不一樣,練是長功夫,打是實戰殺人,唐國拳法在這方面向來分的很清,尤其是在給人表演示範的時候,如果不事先活動好氣血,很容易就會在傷到筋骨造成血瘀,得不償失。
王越在邊上看的目不轉睛,就只見蘇雨晴脊背舒展,雙臂搖晃,彷彿山間流水,天上行雲,雖然只是一個小套路,但一招一式,打得氣勢十足,到了後來,她腳下挪移,雙肩伸縮,身形起落之間,竟是不知不覺帶起一股勁風,環身流轉,吹得地下灰塵四散飛揚。
眼見距離那木人樁還有五六步遠,突然蘇雨晴就把身形猛地一收,肩頭擺動間,渾身一顫,帶的衣袖,衣襬,抽打空氣,發出啪啪啪啪的爆裂聲,頓時知道她已經活動開了氣血,馬上就要發力了。
果然,下一刻,蘇雨晴腳下豁的一動,轉眼便到了跟前,先把右手朝前一伸,掌心向外輕輕貼在木人樁中間一根橫樑上,緊跟著往外一翻,朝前一送。
砰!手臂粗的橫樑彷彿被大錘兜頭來了一記,登時震得整個木人樁轟然一顫。說時遲,那時快,不等這樁子顫抖完事,蘇雨晴腳下一轉,搭在橫樑上的小手又猛地往下一捋,掌心由外向裡一翻,順勢就滑了下來。
這一下,無聲無息,彷彿根本沒用上任何的力道,但隨著她白生生的掌心捋過之處,王越分明就看到在她手裡的那根橫練,已經被扭曲的如同麻花一樣了,一根根如同鐵絲一般粗細的木製纖維扭纏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廚房用來專門刷鍋的鋼絲刷子。
“看到沒有!這就是纏拳的勁,力從腳下起,運化在腰胯,通於脊背,傳於臂手,一纏之下,又分為順纏和逆纏。順纏時裡面有一股繃勁,往外松,逆纏時是回收的捋勁,就好像是螺絲扣一樣,往下一捋,絲絲合扣。好了,你剛才也看的明白了,來試試看吧,照我剛才的動作,練練看看。”
蘇雨晴打完這一招,臉上紅撲撲的,胸口也劇烈的起伏了一下,顯然是剛才這一下,十分耗費她的體力。不過她臉上得意洋洋,擺明了就是想看王越的笑話。
蘇家**拳裡的這一路“纏拳”,王越剛才還說練得不得法,覺得束手束腳,怎麼可能只看了她一遍的演示,立刻就能改變自己平時發力用勁的習慣。纏拳雖然只是繞指柔勁的基礎,但藥放在別家,只是練力成絲這一步就已經是十足的上乘法門了。
“你前面那些動作招式,不過就是用來活動周身氣血的,最多也只能積蓄拳勢,利於出拳發力而已。這些還難不住我,難得是後面你那‘一繃一捋’,看著似乎不難,但我覺得這裡面有個積柔成剛,練勁成圓的道理,我一時間還沒弄明白。”
王越似乎一點兒都沒有把蘇雨晴的話放在心上,只站在原地,學著她發力時的姿勢,比劃了幾遍,接著便搖搖頭,“要不然,你再給我演練幾次,最多七八次,估計就能看出點眉目了。”手機使用者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