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幫扶的貸款,東方之眾從來就沒想過要還,還想要透過大評議程式上的拖延推搪戰術,逃脫叛亂的罪責。
三強藩知道東方之眾想耍賴,暗搓搓用自清運動去搞東方之眾,那是技高一籌。
東方之眾措手不及,損失慘重,乾脆把火燒大,刻意製造動盪玩個兔死狐悲,也不是沒有可能。
就像蒲生氏鄉所言,雙方就沒一個好東西,追究誰對誰錯並沒有意義,現在最重要的是平息事態,不能壞了聖人對關東的政治規劃。
關東無戰事,和平求發展這條政治路線是義銀統御關東的政治綱領,大義旗幟,絕對不允許倒下。
從北陸到東海,從甲信到奧羽,整個關東大地都在接受和平發展的政治路線,接納關東侍所的統治管轄。
這個政治大趨勢不能被逆反,一旦關八州開戰,關東武家重回觀望,義銀這幾年就算是白忙活了。
義銀頹然一嘆。
“那你說怎麼辦?”
蒲生氏鄉肅然道。
“先把藍衣眾摘出來,敕令三上桃菜,鬼頭悠亞約束武家復興會的那些小丫頭,恢復上總國地方秩序。
自清運動的出發點沒錯,年輕人崇尚大義,憎惡不義,這是樸實的武家義理思想,不應該苛責。
聖人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少女浮躁,好心辦了壞事。
對於年輕人的錯誤要寬容,她們是關東的未來,把她們都打倒在地,誰來貫徹聖人的義理?難道依靠關東那些居心叵測的牆頭草?
我想,還是以申飭為主,不要過重懲處,涼了少女從義之心。”
義銀點點頭,蒲生氏鄉說的有理,她的觀點主要是兩個。
其一,必須把藍衣眾先從關八州東西部的政治漩渦中拉出來。
自清運動是聖人親口讚許認可的基層大義運動,如果否定了自清運動正義性,豈不是罵聖人昏庸?
這件事只能定性為領導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年輕人浮躁,沒有執行好,帶來了一些負面政治影響。
大家都年輕過,都犯過錯,既然都是從小摸著石頭過河,就得包容孩子們的孟浪。
至於代價,反正是上總國武家承擔,算她們倒黴。
上總國從未歸入聖人的勢力範圍,當地武家失去的只是生命,聖人失去的卻是威望。
兩相比較,孰輕孰重?
蒲生氏鄉自然是死保聖人的威望不失,上總國武家死絕了也不能玷汙了聖人的榮光。
其二,藍衣眾,也就是武家復興社的主體是留學斯波領的少女姬武士,她們的熱情與精神不能垮。
亂世百年,禮崩樂壞,心存忠義的關東武家早就死在歷次戰爭,活下來的都是蠅營狗苟的牆頭草。
指望這些一輩子生活在背叛與被背叛之中的關東武家當個人吧,還不如指望母豬會上樹。
聖人是依靠武力震懾和利益捆綁,把關東武家暫時按在了關東侍所大評議的政治協商平臺,讓武鬥變成文鬥,維持著脆弱的平衡。
想要長治久安,還得指望下一代的少女姬武士長大,走上各家家督的工作崗位,重塑關東風氣。
因此,聖人提供了資金,安排關東武家子嗣留學斯波領,培養認同斯波新思想的新一代關東當家人,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