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她們都能得償所願,只怕這東海道,從此再無我德川家立足之地了。”
德川家康這話,義銀是有些聽明白了。
東海道現在的局面,是武田,北條,德川三足鼎立。
武田家有甲斐國,信濃國,雖然也控制了駿河國,但始終無法建立有效的統治。
北條家有伊豆國,相模國,武藏國,但武藏國在義銀與上杉謙信聯手發動的關東攻略中被橫掃,親近北條的地方武家勢力損失慘重。
北條氏康當年是藉助上杉謙信的下總征伐失敗,取巧扳回一局,收回了武藏國,但她主要是依靠外交策略,寢反了當地有力武家。
這些牆頭草不是被武力征服,只是名義上臣服北條家,北條家對她們的影響力很有限。
所以,德川家坐擁兩國,武田北條兩家各自坐擁三國,看似另外兩家勢力更大,但根基穩固的德川家並不怎麼吃虧。
三家實力的相對平衡,就是維護這個三足鼎立局面最重要的政治支撐。
而現在,局面要變了。
對東方之眾的征伐如果順利,北條家將吞下房總半島,也就是把勢力擴大到安房,上總兩國。
武田家的目標雖然只有常陸一國,可常陸國是大國啊,一國耕地比房總半島加起來的耕地還要多。
真要讓北條武田兩家的目標達成,東海道三足鼎立的平衡,立即就會被打破,德川家康會直接變成最弱的那一個。
德川家康最好的應對辦法,是趁著北條武田兩家參與征伐東方之眾的時機,出兵襲擾兩家的地盤,逼迫兩家回頭,導致擴張失敗。
從軍事上來說,這是最好的辦法。但在政治上,德川家敢這樣做就死定了。
因為征伐東方之眾是整個關東侍所的戰略目標,也是義銀給予關東聯軍在斯波織田之戰中得不到土地恩賞的補償。
現在這個斯波織田和解,聯手征服天下的政治大勢面前,德川家康如果敢拖後腿,直接就會被一個浪頭先拍死在岸上。
這就是她哭哭啼啼說自己沒活路,求義銀指條明路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在於織田家。
德川家的三河遠江兩國,本就是織田信長用來保護濃尾平原的擋箭牌。
在織田信長征服近畿地區的時候,德川家康在東海道的存在,就是保護織田信長不會被來自東海道的勢力背刺,威脅自己的根據地。
在斯波織田之戰中,武田信玄只是略施小計,從信濃山區拉出一小支人馬,就騷擾得濃尾平原焦頭爛額。
要是沒有了德川家康,東海道門戶大開,織田信長需要留多少兵力防守老家?
但現在,德川家康對織田信長的利用價值越來越低了。
義銀和織田信長達成了共識,這就意味著關東方面不再是織田信長的威脅,她的本領已經安全了。
不管是武田信玄,還是上杉謙信,義銀都可以鉗制她們,不讓她們干擾織田信長對島國其他地區的征伐。
德川家這個織田家在東海道最重要的戰略門戶,變得可有可無。
德川家康的戰略眼光很好,所以才會急得冒火。
對峙的敵人正在無法阻擋,變得越來越強大,而自己對於盟友的價值卻是越來越低,此消彼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