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斯波織田兩家之間沒有深仇大恨,雙方乃是意氣之爭。
津多殿是誤會了大殿您的革新之志,以為您會毀了武家的萬世基業,所以才有了過激的舉動,他實在是太多慮了。
這事若是能解釋清楚,雙方化干戈為玉帛,百姓也不用繼續遭受兵亂災厄,豈不美哉?”
斯波義銀為什麼要開戰?那是為了保住自己在武田家的私生女。
至於之後矛盾激化,惹出武家天下的路線之爭,也是斯波義銀利用了武家們對織田家革新的恐懼與不滿,強化了自己的大義凜然。
丹羽長秀故意不提武田私生女的事,只說革新與傳統的爭執,那是給織田信長留顏面。
餘吳湖合戰一敗,武田質女之事已經不用再提,失敗者問勝利者討要質女,哪有這個底氣?
織田信長順著梯子往下走,冷聲道。
“革新政策的誤會能解釋清楚嗎?殺降之事又怎麼說?”
丹羽長秀肅然道。
“革新政策又不是我織田家首創,是多少年來各家大名總結的富國強兵之道,津多殿憑什麼就指責我織田一家要顛覆武家天下?
至於殺降,大殿,您是瞭解津多殿的,津多殿仁義,這會兒說不定比你更加憤怒呢。
坑殺俘虜多半是真田眾那些野人私自動手洩憤,津多殿應該是不知情,更不會認可這種屠戮行徑。
我正好藉此為理由,出使斯波,向津多殿討教。
津多殿以武家守護自居,真田眾將姬武士與足輕一起坑殺,這事不需要給天下人一個解釋嗎?
高貴者與低賤者同穴而埋,這算哪門子的武家義理?難道斯波家連一個體面的切腹,都不願意給姬武士嗎?”
丹羽長秀說得有理有節,織田信長連連點頭。
革新政策,本就是織田信長總結了之前武家大名的成功案例。
武家亂世百年,多少精英立志振興家業,集權比起分封更利於亂世爭霸,自然是往這個方向發展。
織田信長頂多算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所有政策來了個大匯總,更有力的推行了下去。
當然,這也意味著,織田信長把其餘大名承受不了的巨大壓力,全部扛了下來。
這會兒她要拿前人的智慧當擋箭牌,用來和斯波義銀講道理,確實也說得過去。
以前,織田信長是不屑於解釋道,但現在是沒辦法,既然打不過,那就只能講道理了。
丹羽長秀出使的理由,找得也很巧妙。
織田家不是以戰敗方的身份主動遞出橄欖枝,而是向斯波義銀討教屠戮俘虜這件事的道義問題,顧全了織田信長的面子。
表面上織田家沒有服軟,但骨子裡,其實還是織田家走出了第一步,給之後談判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