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柴秀吉倒吸一口冷氣。
農耕社會,種地是最重要的事。不種地就沒有糧食,人餓瘋了,所有的秩序都會土崩瓦解。
織田家的備隊如果能擺脫農耕時節的限制,即便只是一部分脫離農耕時節,可以反季作戰。
這都不需要打贏,只要敵人沒法安心耕種,糧食收成大跌,很快就會不敗而敗。
這個優勢,其他武家也能看清楚,但她們搞不起來。濃尾平原的富庶,是織田信長搞大規模脫產足輕的前提。
簡單來說,農兵分離的前提是有足夠的糧食。這反季打法就是用自己的糧食砸敵人的糧食,看誰糧食多,耗得起。
竹中重治見她明白過來,繼續說道。
“第二,天下六十六國,石高二千萬,人口一千萬,但武家只有八十萬到一百萬人。
去除不能上陣的丈夫孩子,全天下能打仗的武家不過三四十萬人而已。
如果織田家可以有效利用足輕,那就能夠動員大批戰兵上陣,消耗敵人,以三五換一也值得。
一個姬武士從出生到能夠上陣作戰,至少要養十年,她們是傳統備隊的骨幹,更是武家統治的核心力量。
可織田家的足輕卻是地裡的野草,一茬接著一茬。足輕打不過姬武士是事實,但姬武士死絕了,家業就消散了。
拼人命填戰場打消耗,天下又有誰能阻擋織田家的腳步?哪家不害怕絕嗣?”
聽完竹中重治的話,羽柴秀吉陷入沉思。半晌,她說道。
“竹中姬的意思,大殿的軍事改革,就是衝著打遍天下而去的?”
竹中重治眼中閃過一絲笑意,舉一反三,孺子可教。
她點頭說道。
“不錯,傳統武家最大的問題,就是小富則安。
有能力的大名佔據幾個領國不難,只需要有一批忠心的姬武士為班底,就足以鎮壓數十萬石領地。
但隨著領地擴大,核心的武家集團會心安理得享受起自己的勝利果實。降伏的外圍武家利益受損,會不甘心得伺機反抗。
百年戰亂,各地英傑無非是重複著崛起,擴張,鎮壓,收縮,敗落的過程。
因為傳統的武家集團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無法承受大規模的傷亡。一旦核心的家臣團死傷慘重,外圍武家立即就會生出異心。
擴張的腳步越快,仗打得越多,家業跌落就會越慘。”
羽柴秀吉思索道。
“所以,大殿利用農兵分離,提高足輕的鬥志,是要擺脫傳統武家集團的約束。”
竹中重治目中露出敬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