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多,在竹中重治的建議下,羽柴秀吉改換苗字,討好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兩位大佬,暫時混得還行。
特別是丹羽長秀,羽柴秀吉本就是她麾下的奉行出身,算是她這一派系的分支,也是諸多包容。
羽柴秀吉聽從竹中重治的忠告,和自家幾個小丫頭一起接受了她的武家教育。
一年多時間雖然不長,但她們過得卻很充實。武藝軍略文書算術,竹中重治將這些武家學識傾囊相授,雙方的關係亦師亦友。
但此時,雌伏多時的羽柴秀吉終於有些忍不住了。
她總覺得隨著尾張美濃兩國的穩固,軍事改革的順利推進,織田信長已經漸漸用不上她。
換而言之,羽柴秀吉對於織田信長就快沒有利用價值了。
這個覺悟讓她心驚膽戰,因為她非常清楚自己的主君,織田信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功利,現實。
對於有用的人,織田信長可以慷慨大方到超乎常識。但對於無用的人,織田信長也可以殘酷到不念絲毫人情世故。
羽柴秀吉很害怕,當自己失去了利用價值,是否會被織田信長丟在一邊。
都不用織田信長把她打落塵埃,只需要不再關注她,就足夠讓那些對她充滿惡意的武家,找機會把她給弄死。
羽柴秀吉試探性的一句問話,讓竹中重治心頭一暖。
這一年多,因為竹中重治的建言,羽柴秀吉幾乎是放棄了所有的發展機會,以避免和尾張美濃兩國武家發生衝突。
不管是吞併東美濃的齋藤家基本盤,還是出兵北伊勢搶地盤,羽柴秀吉都沒趕上一口熱乎的。
這一切,都因為她貫徹了竹中重治的策略,韜光養晦,這讓竹中重治非常感動。
竹中重治有時候不禁聯想,要是當初安藤守就能這麼相信自己,婆媳兩人也不至於不戰而潰。
就為了羽柴秀吉這一份言聽計從的信賴,才讓流離失所的竹中重治下了決心,願意陪著這位出身卑賤的千石地頭,搏一搏前程。
竹中重治望了眼有些不好意思的羽柴秀吉,笑道。
“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京都事變,三好上洛大逆弒君,訊息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我想,大殿興師動眾召開大評議,必然是有了把握,要對近幾出手。”
羽柴秀吉疑惑道。
“何以見得?”
竹中重治說道。
“您想一想,以大殿的脾氣,若不是為了近幾出現的天賜良機,她怎麼可能輕易放過北伊勢那些武家,只是以降伏依附,敷衍了事。”
羽柴秀吉思索一下,點頭道。
“竹中姬說得對。
北伊勢之戰,我們佔盡了優勢。以大殿的性格,必然是要把那些地方武家生吞活剝。
這次肯輕易放過她們,迅速回軍休整,多半是意在近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