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遠比陸運成本低,北陸道第一次有了和東海道比拼物流成本的基礎。
第二,今川義元死於織田信長的桶狹間奇襲,不到三年功夫,東海道強藩今川家,竟已轟然倒塌。
德川家崛起,武田家南下,攪得東海道商路原有的秩序大亂。
最後,駿府城被武田家的甲斐眾一搶,徹底崩潰了商家對東海道商路的信心。
第三,六角家幾次戰敗,北伊勢之地與鈴鹿峠皆被織田家拿到,南線商路的門戶鑰匙易手。
失去了商路主導權的六角家,商利大減,也就對日益蕭條的東海道商路喪失了興趣,任其衰敗。
而比起東海道商路的沒落,北陸道商路卻出現勃勃生機,淺井家意外得到了大量的好處。
從堺港去往北陸道,是從攝津國的澱川水運,透過京都以南走瀨田川,進入琵琶湖,然後在北近江上岸,前往敦賀港。
佔據北近江的淺井家,這兩年賺了不少,迅速恢復了之前損傷的元氣,勢力大增。
淺井長政敢於利用這次上洛,對六角家亮劍,北陸道商路的商利為淺井家敦實家底,功不可沒。
義銀微微皺眉,北陸道商路的確重要,但還不至於重要到,需要請自己親來小谷城探討。
他瞅了眼淺井長政,雖然不知道淺井家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他還是耐著性子說道。
“北陸道商路不會因為戰事而停滯,第一批貨物將會照原計劃上路,無須擔心。”
關於這場上洛之爭,最有趣的還是圍繞北陸道商路的利益各方。
高田陽乃離開之前,拍著胸脯向斯波義銀保證,戰事不會影響北陸道商路的運轉。
原因很簡單,高層想賺錢,底層要吃飯。
北陸道商路在近幾的途徑地,主要是三好家的攝津國,幕臣的山城國,淺井家的北近江。
雖然各方在政治軍事上的態度敵視,但對北陸道商路卻是默契的保持沉默,置之不理。
因為,各方在這條商路上都是投入巨大。
斯波三好淺井這些高層不說,沿途地方武家投錢的,打工的,卡油的,各色人等數不勝數。
這條商路,不知道養活了沿途多少張嗷嗷待哺的嘴。
打仗是高層大佬們的事,但也不能妨礙底層苦b們吃飯啊。誰願意和錢過不去,全家都吃飽了嗎?
於是,決戰雙方之間就出現了及其可笑的一幕。
足利義輝發給今井宗久的澱川通行證,依然被三好家承認。斯波家的貨物在敵境水運,暢通無阻。
山城國的幕臣領地被三好軍勢騷擾得叫苦不迭,今年領地收益肯定大虧。她們還指望北陸道商路的好處補血,也是默默支援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