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李亨、李林甫等人紛紛出言勸阻。
“皇上是一國之君,自應坐鎮京城,朝中不可一日無君,請皇上三思。”張九齡一邊行禮,一邊勸諫道。
“皇上是九五之尊,不能輕易離開京都啊”
“三思啊,皇上。”
“請皇上三思,火車雖說新奇,但安全方面尚無驗證,皇上切勿以身試險。”
“請皇上看在大唐江山和黎民百姓的份上,切勿以身試險。”
太子和朝中一眾重臣紛紛勸諫,鄭鵬也出言勸道:“皇上,火車初次執行,難免有不足之處,而接待和安保方面也沒有準備,怕是接待不周,請皇上給微臣一個改良的期限,到時以全新之姿迎接聖駕。”
身邊人都勸諫,就是鄭鵬也婉諫,有心試乘的李隆基有些興趣盎然地說:“朕本想親自試乘以示對愛卿的信任和支援,如此說來,只好擇日了。”
鄭鵬聞言心中一動,有些感激地說:“皇上親臨,已是對微臣最大的支援,皇恩浩蕩。”
這話不是拍馬屁,而是有感而發,長洛鐵路從策劃到實施,沒有李隆基的支援肯定沒有這樣順利,實在不能再挑剔了。
“父皇”李亨向李隆基行了一個禮,恭恭敬敬地說:“父皇國事繁忙分身不瑕,兒臣願代父皇試乘火車,看看鄭將軍的新式火車有何鮮奇之處,回宮再細稟父皇,請父皇恩准。”
火車是一個新鮮的事物,李亨雖說是太子,可也是一個好奇的年輕人,心中早就躍躍欲試,聽到李隆基有些不甘,馬上站了出來。
主動站出來,為父皇解困之餘又顯示自己的勇氣,滿足自己的好奇又能獲取鄭鵬的好感,簡直就是一箭四雕,何樂而不為?
至於安全?李亨並不擔心,要知火車在一年多前已經開始測試,一個多月前更是全面測試,鄭鵬也說了做了多種預案,出不了大事,再說屆時鄭鵬也會隨車出發,鄭鵬都不怕,自己怕什麼?
“準!”李隆基一臉欣慰地看了李亨一眼,開口表示同意。
看到兒子有擔當,李隆基龍顏大悅,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李亨心中一喜,連忙行禮謝恩,然後扭頭開玩笑地對鄭鵬說:“鄭將軍,聽說火車要購票,孤可是沒有買票,到車上補票,可否?”
“殿下親臨,那是微臣的榮幸,哪能讓太子購票呢,就怕條件簡陋委屈了殿下。”
“好說,好說,鄭將軍把孤當成一名普通客人即可。”李亨大度地說。
說話間,列車長走過來請示:“總指揮,一切就緒,吉時快到,可以讓客人們上車了嗎?”
鄭鵬扭頭看了一下李隆基,看到李隆基沒有反對的意思,點點頭說:“讓他們先排隊檢票,等甲號車廂上完客,他們就可以上了。”
這不是一個講求人人平等的社會,普通百姓哪能跟當今太子同時上車呢,得讓達官達人的甲號車廂的客人先上車,對他們來說,能跟太子同乘一列火車已是恩澤。
列車長應了一聲,馬上前去準備。
鄭鵬不敢怠慢,先是跟李隆基和前來送行的達官貴人辭別,又親自把李亨和幾位身份顯赫的達官貴人迎上車,完了還要請崔源、綠姝和兒子上車。
新事物,讓他們嚐個鮮,成為大唐交通變革的第一批見證者,以身作則讓那些對火車安全有異議的人閉嘴。
請太子上車,又跟列車長確認了各種準備工作,?還得跟李隆基和參加發車儀式的人告別,忙得差不多準備上車的時候,人群中有人突然問道:“鄭將軍,某也想嚐個鮮,見識一下新式火車的新奇之處,還有空位嗎?”
鄭鵬扭頭一看,說話的新任壯武將軍王超,出身名門,在左飛騎任過營長一職,算是自己的舊識。
“還有空位嗎,某也想嚐個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