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鄭鵬不知解釋了多少次,不過問的人是張九齡,還得耐心解釋。
張九齡跟鄭鵬交情很深,當日鄭鵬還在貴鄉流浪時在詩會上相識,就是張九齡的不吝讚許,鄭鵬才聲名雀起,兩人之間交往不多,但有事都會為對方發聲,逢年過節也會相互贈禮,有一件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味道,以張九齡的聰慧,鄭鵬不信他看不出,現在當眾提起,算是給鄭鵬一個解釋和宣傳長洛鐵路的機會。
類似的問題回答過很多次,鄭鵬回答起來自然輕車熟路:“好處有很多,最重要有三個,首先是省時,長洛鐵路是曲中取直,少走了很多彎路,大大縮短了路途,而火車的速度並不比普通馬車差,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第二是省力,長安到洛陽,路途遙遙遠,無論是騎馬還是坐車,都不是一件樂事,要知路途顛波,一連跑幾天,到目的地的時候,全身像散了架一樣,對老幼和婦孺更是一種負擔,坐上固定鐵軌的火車就不同了,有如平地般平穩,別說能安安穩穩休息,就是吃個飯、喝個茶、下個棋也能隨心所欲,出門也不用特地帶上車伕。”
“最後是省錢,舉個例,一個人要到洛陽辦事,不帶僕人不用車伕,一人一馬上路,路上不擔擱,也要三天才能抵達,人要吃,馬要嚼,晚上要住店要給馬喂精料,再省一天怎麼也得二百文錢,三天就要六百文,這還是一切順利的情況下,而坐上長洛專列,只需要二百文,足不下車、衣不替換就可以順利到達,省時省力省錢,非常划算。”
張九齡聞言連連點頭,高興地說:“好,非常好,沒想到火車有這麼大的便利,鄭將軍,你取名為長洛鐵路是不是意味著以後還會修其它的鐵路?”
親眼看到火車的英姿,又聽到鄭鵬的介紹,張九齡心情太好,很快又提出新的問題。
運載量大、速度快,無視天氣全天候出行,簡直就像神話中的仙器,普通人覺得新鮮,張九齡卻看到火車背後蘊藏的巨大潛能,有了火車,可以更好地互通有無,加速商貨流通,也可以快速調配人員、物資,前景一片光明。
想法再大膽一些,要是全國都通上這種便捷的鐵路,那大唐的將會更加強盛、富強,國力蹭蹭上漲幾個臺階。
鄭鵬一臉堅定地說:“回張相的話,一定會。”
亞馬遜流域一個蝴蝶展一下翅膀,有可能在美洲引起一場颶風,這就是有趣的蝴蝶效應,俗話說得好,水過留痕人過留名,鄭鵬也想享受生活之餘讓這個世界因自己的存在有一點點不同。
到目前為止,還算有點成績。
吐蕃滅了,困擾大唐二百餘年的心腹大患消除,邊境更加安全,商路更加繁榮,武惠妃沒有病逝,楊玉環沒有進宮,李林甫沒有得勢,李隆基沒有沉緬溫柔鄉中,大唐國力也沒有盛極轉衰,反而還透出蒸蒸日上的跡象,依然是鄭鵬心中的那個盛世大唐。
不對,應說是盛世大唐的豪華版。
李隆基拍拍鄭鵬的肩膀,有些觸動地說:“愛卿之才華,世人皆知;愛卿之功績,朝野皆見;愛卿之忠心,可昭日月,像這種利國利民之好事,朕定會支援。”
“皇恩浩蕩,臣感恩涕零,謝主隆恩。”鄭鵬連忙謝禮。
有了這句話,相當於多了一道護身符,鄭鵬連忙表示感謝。
“鄭將軍,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發車?”李亨忍不住問道。
鄭鵬抬頭看看旁邊日冕刻度的位置,馬上應道:“回殿下的話,估摸還有二刻鐘就到吉時。”
為了不耽擱吉時,崔源還讓人搬來一來日冕,方便鄭鵬對照時辰,眼看離吉時越來越近,管家崔二已經協助那些得道高僧在舉行祈福儀式,第一批嚐鮮的乘客也向指定地點集合,等著上車。
吉日還沒到,蒸汔鍋爐已經開始加熱蓄力,可以說萬事俱備,只待吉時。
“有意思”李隆基突然心血來潮地說:“鄭愛卿安排一下,朕也試一下這個火車,就當是去東都巡視一下。”
不會吧,李隆基要坐火車?
鄭鵬一下子楞住了,按理說火車營運是一個買賣,誰乘都可以,問題是李隆基不是普通人,一國之君,大唐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大唐的國運和走向,安全方面更是不容出一丁點的差錯。
沒做過這方面的預案啊,位置不夠怎麼辦?有危險怎麼辦?路上出了差池怎麼辦?
正當鄭鵬想著怎麼拒絕李隆基的時候,多個聲音幾乎同時響起
“皇上不可”
“皇上不可”
“父皇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