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鄭鵬打賭許下的承諾完成,狠狠地大撈一筆,而裴武氏也派人送來私信,說跑官的事進展順利,讓李林甫好好想想,怎麼謝他。
以前老是覺得鄭鵬不安好心,防著鄭鵬從中作梗,沒想到事情得比想像中還要順利,不管怎麼樣,現在錢都進自家錢庫,李林甫懸著的一顆心終於徹底放下,心情一好,當晚就讓廚房設宴,跟家人好好喝一杯,就是李府的下人們也得到加菜的賞賜。
李林甫的自制力非常好,當晚喝得大醉,第二天一大早準時起來,準時上朝。
徵地主要是因為承諾,順便大賺一筆,對李林甫來說,權力才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上朝後,先是議論政事,眼看議論得差不多時,高力士出列,大聲叫道:“眾臣工,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眼看朝會就要結束時,御史大夫李朝隱大步出列,朗聲說道:“皇上,微臣有事要啟奏。”
看到李朝隱出列,不少大臣心中一凜,站在人群中的李林甫也瞳孔一縮:御史臺的人,沒一個是好惹的,特別是李朝隱,就像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他出列,十有**不是好事。
李隆基也楞了一下,很快開口道:“準!”
“皇上,微臣要彈劾的,就是站在朝堂上的吏部侍郎李林甫,李侍郎在徵地期間,勾結土豪劣紳,魚肉百姓,以至民怨沸騰,這裡有十三份狀紙,全是狀告李侍郎仗勢欺人的狀紙,請皇上過目。”
果然是針對自己,李林甫眼裡閃過一絲寒芒,不過他沒有說話,反而稍稍低下頭,低頭時用眼角瞄了太子李瑛一眼,看看李瑛有什麼反應。
讓李林甫失望的是,李瑛面無表情,不悲不喜,好像事不關己一樣眼觀鼻、鼻觀心,很明顯,在李瑛的眼中,已經把立場不定的李林甫給邊緣化,兩人猶如戰略同盟般的關係,已一去不返。
李隆基有些意外地說:“哥奴上朝了?”
李林甫為鄭鵬徵地,還是告假去徵,這件還是李隆基親自批准的,李朝隱的話,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
“微臣拜見皇上。”聽到李隆基的話,李林甫主動出列,恭恭敬敬給李隆基行禮。
李隆基看了看李林甫一眼,點點頭,讓他平身後便不再多言,示意高力士把狀紙拿上來。
讓李隆基驚訝的,不是看到闊別已久的李林甫,而是李林甫的出現,意味著長洛路的徵地全部完成,這速度,很可以了。
看完狀紙,李隆基讓高力士把十三份狀紙拿給李林甫,沉聲說道:“李卿家,狀紙上的事,你怎麼解釋?”
李林甫連忙應了一聲,很快接過的狀紙,快速翻了一遍,很快鎮定下來,先是給李隆基行了一個禮,然後面不改色地說:“皇上,這些狀紙,只能說半真半假,不能盡信。”
“是嗎?”李朝隱在一旁諷刺地說:“敢問李侍郎,哪些是真,哪些又是假?”
為了撈錢,李林甫的吃相太難看,這件事在大唐朝野早就不是秘密,李朝隱忍了他很久,昨天才收集完這些狀紙,準備今天彈劾,沒想到一直告假的李林甫也上了朝,真是巧了。
李隆基沒有繼續發問,李林甫知道他在等自己解釋,不敢怠慢,不緊不慢地說:“狀紙中的價錢是真的,狀告某不近人情地壓價,也沒錯,錯的是他們抵毀某的聲譽。”
說到這裡,李林甫揚揚手中那十三份狀紙,沉聲說道:“這十三份狀紙上列的爭拗,其中有八份已經在衙門審議過,不知李御夫舊事重提,到底是為何?”
“哼,正是審理過不公,某才會替那些無辜的百姓討還一個公道。”李朝隱振振有詞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