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心裡表些不以為然,不過面上還是笑容如花地說:“兩位真是風趣人,我還巴得二位多多指正呢,也好,有好些日子沒跟楊監軍和黃總管喝酒,一會定要喝個痛快。”
楊基和黃洋突然來,絕對不是喝酒那麼簡單,十有八九是好奇自己在小勃律幹什麼,估計很想看看自己立下的軍令狀怎麼完成。
三人寒暄了一會,然後由鄭鵬帶進營地參觀。
八千多人的營地,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鄭鵬帶楊基和黃洋到處參觀,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就轉完了,像校場、點將臺、伙房、馬料間、兵械庫等地方都轉了一圈。
經過後山的入口時,鄭鵬故意沒提請二人上去參觀作客,黃洋和楊基裝作沒看見一樣,若無其事地走過。
看到這個情況,鄭鵬心中瞭然:這二個傢伙是在試探情況,又不想“惹禍上身”。
五年把吐蕃劃入大唐的版圖,這是鄭鵬給李隆基立的軍令狀,知道這件事的人少之又少,但這事繞不開黃洋和楊基,原因很簡單,西門四軍從建立到強大,離開二人的支援和配合。
眼看五年限期快到,可西門四軍遲遲沒有動靜,楊基和黃洋有些按捺不住,親自跑到這裡看個究竟。
很明顯,要是看到自己有希望完成軍令狀,二人會加強對自己的支援和聯絡,立了大功,他們也跟在後面分一杯羹,要是沒什麼希望,他們也會表示支援,不過儘可能做好本份,生怕自己完成不了,把責任推在他們身上,說什麼不配合之類。
鄭鵬心明似鏡,不過表面還是跟二人有說有笑,沒露半點破綻。
避凶趨吉,這是人的本能,換作是自己,自己也這樣做。
西門四軍不在黃洋和楊基的管轄範圍,鄭鵬也不用匯報什麼,帶他們四周簡單地轉了一圈,然後把二人帶回到中帳大營。
進營房時,楊基暗暗搖了搖頭,看看一旁的黃洋,明顯感到黃洋的眼裡也是滿是失望。
坐下後剛奉上熱茶,三人還沒開始細聊,這時有一名傳令兵有事要稟報,趁鄭鵬出去處理的功夫,看到營房沒人,楊基小聲地說:“黃總管,此事你怎麼看?”
“夠嗆”黃洋有些失落地說:“區區八千人,雖說是精兵,可面對的可是吐蕃,吐蕃窮是窮些,可是將士悍不畏死,長年征戰,戰鬥經驗豐富,作戰靠什麼,天時地利人和。”
“論天時,吐蕃是在故地,熟悉天氣變化,作戰時就是運氣好,天時也是五五開,鄭將軍佔不到優勢;論地利,更不用說,那是他們故土,閉著眼也能找到有利的地形,而鄭將軍最多也就是一張簡單的地圖,吐蕃在地利方面全面佔優;論人和,西門四軍只有區區八千人眾,而吐蕃有百萬控弦之士,現在是鄭將軍要去征服吐蕃,吐蕃的百姓肯定向著他們的贊普,天時地利人和無一佔優,現在離軍令狀到期不過一年多,吞併吐蕃無疑是痴人說夢。”
覺得自己說得有點過分,黃洋補充道:“鄭將軍少年得志,再加在班公錯受了氣,難免心浮氣燥,低估了需要面對的困難。”
楊基苦笑地說:“當時某就說不可能,也不知鄭將軍哪裡的信心。”
“是啊,本來希望就渺茫,鄭將軍倒好,為了換俘,把水泥配方都交了出去,據細作傳回來的情報,吐蕃正在大興土木,把重要城池、要塞都用水泥加固了一遍,這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黃洋附和道。
“唉”楊基長唉一聲:“五年拿下吐蕃,某不信,黃總管也不信,偏偏皇上信了,任由鄭鵬折騰,好在鄭鵬還算安份守己,沒捅出什麼亂子,要不然更難善後。”
皇上對鄭鵬也太信任了,現在可好,時間過了一大半,一點成效也沒看到,雖說這件事與楊基無關,誰知李隆基暴怒之下,會不會連自己也受到牽連?
黃洋點點頭說:“算了,反正這是他自己惹來的,與我們無關,大不了他有什麼要求,儘可能滿足,免得到時不能完成,讓我們二個背黑鍋。”
“那當然,只要我們做好自己的本份,到時就是有什麼也怨不到我們,不要說,他回來了。”
鄭鵬一邊走進營房,一邊致歉:“實在抱歉,突然有個軍務要處理,讓二位久候了。”
“軍務優先,我們就是喝喝茶、敘敘舊。”楊基笑著說。
“就是”黃洋附和道:“都是自己人,就不要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