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二人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鄭鵬心中一動,忍不住開口道:“二位都是我的好兄弟,叫名號太生分了,輩份也有些亂,相識是緣,能聚在這裡就是分,有緣有分,不如我們三人一起結拜,如何?”
郭子儀對鄭鵬很信任,也是一個爽快的人,聞言馬上說:“這個主意不錯,庫羅走後,一個大哥,一個三弟,名不副實,要是希逸兄不嫌棄,最好不過。”
庫羅割席斷義後,三兄弟只剩二人,平日稱呼起來也有些彆扭,郭子儀都打算是不是改變一下稱呼。
崔希逸眼前一亮,一臉興奮地說:“這個主意好,剛才心中就有這個念頭,只是不好提出,說真的,某還怕子儀兄嫌棄呢,是飛騰兄弟也就是某的兄弟,能跟子儀兄這種英雄好漢結拜,簡直就是三生有幸。”
作為不良尉,崔希逸對郭子儀的資料瞭如指掌,郭子儀是武狀元,又在戰火中證明過自己的英雄人物,被郭可棠刺激下投身軍旅的崔希逸對那些武藝高強的人很敬佩。
能讓崔希逸佩服的人不多,而郭子儀是其中一個。
要是跟郭子儀結拜,崔希逸心裡一百個願意。
沒想到二人一拍即合,順利到鄭鵬不敢相信,高興之下給三人排了一下次序,巧了,論年齡崔希逸排第二,正好填補庫羅所留下的空缺。
擇日不如撞日,三人當場行禮,成為結拜兄弟。
最高興算是鄭鵬,跟庫羅結拜,完全是看在郭子儀的份上,二人可以算是結拜但不深交,就是割席斷義也不可惜。
于闐鎮跟庫羅交談時,聽庫羅說到兄弟情誼時,鄭鵬一度很感激庫羅沒有自己沒有提防的時候出賣,不過後來綜合情報,覺得庫羅的話不能盡信,很簡單,雖說被吐蕃威脅,但葛邏祿內部還沒有統一,有不少忠於大唐的中堅份子,而庫羅也不想完全站在大唐的對立面,對葛邏祿最後的結果是左右逢源、都不得罪,沒到最後關心不會輕易冒險,再說自己是大唐的重要保護物件,一著不慎就會敗露,這才沒有出賣兄弟的事發生。
偷襲突騎施、襲擊龜茲重鎮,事發後乾脆地割席斷義,看得出庫羅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物。
雙方站到了對立面,道不同不相為謀,鄭鵬對庫羅也斷了念想。
一番相互行禮後,鄭鵬驚訝地說:“二哥,你怎麼來了,怎麼,皇上信不過我?”
承諾五年拿下吐蕃,從李隆基哪裡拿到很大的話事權,突然空降一個營正,雖說是自己的老熟人,鄭鵬也有一絲介蒂:不是擔心崔希逸來搶功,而是怕李隆基對自己的態度轉變。
在大唐,沒什麼民主自由,什麼事都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崔希逸搖搖頭,一臉認真地說:“三弟,皇上要是不相信你,也不知派一個你知根知底的人來,是某不想再生活在黑暗裡,想跟你一起轟轟烈烈做一番事業,放心,全聽你的。”
鄭鵬高興地說:“這話有道理,現在人員以虎營為主體,虎營擅打硬仗、血仗,但斥候方面是一個短板,有二哥在,正好補上這塊缺陷,太好了。”
崔希逸說的話很有道理,要是李隆基不信任自己,可以暗中監督,不用派一個自己知道底細的人。
對鄭鵬來說,反而希望李隆基派人暗中盯著,自己沒反心,身正不怕影斜,有人盯著也好,就是有人背後說自己壞話也不怕。
“沒問題,這是某擅長的,不過三弟,你把水泥配方給了吐蕃,吐蕃的防禦會提升好幾個級別,某沒有反對你換俘的決定,但這樣不是給自己挖坑嗎?”崔希逸擔心地問道。
英雄所見略同啊,郭子儀也擔心這個問題,現在崔希逸也提了出來。
鄭鵬信心滿滿地說:“我一向不打沒有把握的仗,請二哥容我賣個關子先保密,也請二哥放心,敢把水泥配方給吐蕃,自然有破解的辦法,現在要做的,就是讓將士們熟悉和習慣這裡,克服水土不服的難題。”
崔希逸一臉認真地說:“三弟放心,你說怎麼辦,某就怎麼做,一定全力配合。”
“某也一樣”郭子儀也一臉嚴肅地說:“全聽三弟的。”
郭子儀文武雙全,是能力挽狂瀾一類的名將,崔希逸做事小心謹慎,擅長收集情報,兩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鄭鵬一下子網羅了二位未來的名將,不由心情大好,高興地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讓吐蕃這個蠻夷之國,成為我們兄弟名留青史的不朽功勳。”
名留青史,不朽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