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的確人神共憤,庫羅百戶有這份心,某深感欣慰”楊基婉轉地說:“事關重大,此事容某好好想一下。”
主動要參戰,其實並不是好事,原因很簡單,參戰只是一個藉口,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索要各種各樣的好處。
庫羅好像知道楊基想什麼,徑直開口道:“楊御史放心,此次請戰,只是出於義憤,一應糧草自備,朝廷支援一些武器和治療的傷藥即可,某要那夥流匪還有他們背後的人,血債血償。”
說到後面,庫羅咬牙切齒,一臉不共戴天的表情。
楊基沉略一下,很快說道:“消滅這夥流匪,需要多方協調、配合,葛邏祿的勇士參戰,需要聽從排程,不知庫羅百戶意下如何?”
“這個自然,葛邏族的勇士,就是大唐手裡最鋒利的彎刀,指哪打哪,絕不含糊。”
“不知庫羅百戶能出多少人?”
庫羅想了想,很快說道:“剿滅流匪一股,葛邏祿一族已派了一千勇士,還可以再抽二千勇士。”
“很好,某就作個主,準了。”
“楊御史,答應的武器和傷藥,還請儘快到位,朝廷和皇上方面,還請......”
“某一定如實向朝廷和皇上稟報、請功。”楊基言之鑿鑿地說。
“謝楊御史。”
兩人相視一眼,然後齊齊開懷大笑起來。
出一點武器和藥物,借到二千葛邏祿一族的勇士助陣,可以增強剿匪的陣容,早一日完成剿匪,楊基就早一日解脫,何樂而不為?
至於庫羅的動機,楊基很清楚:庫羅表面為族人報仇,其實是打著報仇的名義,一來討好朝廷,希望能取代突騎施的位置,因為張孝嵩倒臺下,朝廷有意重新扶持一個新勢力,葛邏祿一族很有機會;剛剛庫羅說了,要流匪和背後的勢力血債血償。
流匪跟吐蕃脫不了干係,在軍中早就是共識,只是沒找到證據,暫時不捅破那層紙罷了,這次鬧得那麼大,動靜肯定不會小,早一點加入戰鬥,打仗時,也可以早些繳獲,真跟吐蕃撕破臉皮,也可以第一時間攻進吐蕃境內搶奪財貨。
對葛邏祿一族來說,簡直就是一箭三雕。
笑畢,兩人又商量了一下細節,快要談完時,楊基突然說:“對了,聽說庫羅百戶跟鄭千騎使、郭百騎是結拜兄弟?”
庫羅楞了一下,很快說道:“是的,沒想到這事楊御史也知道。”
“當然知道,某剛從於闐鎮回來,聽鄭千騎親口說的,鄭千騎還拜託某,看到庫羅百戶傳句話,讓你無論如何都要抽空到于闐鎮一趟,說分開這麼久,甚是想念。”
“...好,一定,有勞楊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