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眾人議論紛紛之時,故意停下來的蔡嘉念出了第二句:“書中自有千鍾粟。”
咦,這第二句,好像有點水平啊,第一句平白無奇,可第二種卻有種畫龍點睛的感覺,兩句詩加起來,有一種一加一大於二的感覺。
蔡嘉把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嘴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一切在他的意料之中,故意把前兩句分開來唱讀,就是要製造出一種落差,加深人們的印象。
有點“皮”的唱讀了前二名,後面的蔡嘉也不賣關子了,繼續大聲唱讀: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當最後一句唱讀完時,現場一片靜默。
這首詩看起來有點簡單,可仔細一品味,覺得裡面包括引人深省的哲理,用“買良田”對“千鍾粟”、用“架高樓”對“黃金屋”、用“無人隨”對“多如簇”,詩中透著鮮明的對比,從而折身出讀書的重要性。
細想一下,這首詩可以看成讀書能改變命運,也可以看成書是一種精神財富,沉浸於在書海中會給人滿足的精神感受,就像孔子在齊王舉行盛大的宗廟祭祀上,痛快淋漓地聆聽了三天韶樂和武樂的演奏,終日彈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連三個月,睡夢中也反覆吟唱;吃飯時也在揣摩韶樂的音韻,以至於連他一貫喜歡的紅燒肉的味道也品嚐不出來了。
這就三月不知肉味的來由。
整首詩,沒有兒女情長,也沒有英雄氣概,有的只是對比式勸學,或者說勵學,透過對比,讓人看出讀書的樂趣、或好處。
蔡嘉看看還是一臉淡定的鄭鵬,眼裡滿是讚賞的神色:這個鄭將軍,真是太厲害了,在這麼短的時候內寫出這麼好、這麼發人深省的詩,真是厲害,特別是在這種場合作出這種限制題材的好詩,更是難得。
鄭鵬很淡定,而王進業、李問平和孫耀州等人面如灰色,一個個垂頭喪氣,好像被打敗的樣子。
不管前面佔了多少上風,鄭鵬這首詩一出,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
不僅僅是白費,前面跟蔡嘉鬧翻,本想著趁機會扳倒蔡嘉,現在想想都後悔:得罪頂頭上司和國子監一把手,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
此時在場的學生、博士、直講等人終於回過神,很快,現場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還有人大聲叫好。
https:
&n。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