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認出他是上任不到一年的元城縣令郭旭華,笑著還禮:“原來是郭縣令,有勞了。”
縣令的任期是三年一調,上一任縣令陸博據說調到桂州任職。
“不敢,鄭將軍為國流血流血,是元城的驕傲和楷模,作為元城的父母官,這是某的榮幸。”郭旭華笑容滿面地說。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儘自己本分而己,驕傲和楷模說不上,對了,我讓人備下了薄酒,一會請郭縣令小酌幾杯,不知郭縣令意下如何?”
郭旭華有些受寵若驚地說:“鄭將軍客氣了,明天欽差就到,今晚就不打擾,待到明日慶功宴上,某再好好敬鄭將軍一杯。”
“那好,明天一定要來個不醉無歸。”
這麼多人來添彩,元城鄭氏也不敢怠慢,在鄭長鐸的帶領下,把眾人送上茶水糕點果品,很快現場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
要來的,終於要來,第二天剛用過午飯,就不斷有人來稟報宣旨隊伍的行程:
“報,欽差已經離開元和驛,正向元城進發。”
“報,欽差隊伍已過了風塘口,據計半個時辰後到達。”
“報,隊伍已進了城口,估計一刻鐘內抵達。”
......
鄭鵬在大堂內靜候著,相對鄭長鐸、鄭元家等人的焦慮,作為主角的鄭鵬顯得很鎮定,封賞李隆基早就劇透,並沒有多少意外來驚喜。
肉容沒什麼驚喜,然而過程卻很有意思,這次來宣旨的是太監,級別可不低,是光順門監門將軍孫公公,級別在三品下,是李隆基喜寵信的太監之一,從而可以看出李隆基對鄭鵬的重視。
說是監門將軍,其實就是一個掛著虛職的太監,沒有實權。
唐太宗時,對宦官限制較嚴格,規定內侍省宦官最高官階為三品,數額亦有限制。太宗死後,制度漸弛。中宗時,宦官總數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達千人,玄宗時,宦官多而濫,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監門將軍銜者大有人在。
光是蓄養歌伎和太監,就是一大筆鉅額開銷,太平盛世還供養得起,國力一旦衰弱,很快就會暴露出來。
宣旨隊伍一出官道,馬上轉入由細沙鋪墊、彩旗相護的道路,道路兩旁全是聞訊趕來看熱鬧的百姓。
宣旨、領旨,給宣旨太監送上一份厚禮,再給那些護送的待衛一封紅包,然後就是大擺宴席、把聖旨供奉在祠堂、祭祀先人、接收封地、邑戶等等,鄭鵬一直忙了三天才算完事。
聖旨下達,勳爵和封賞正式到手,鄭鵬知道,自己衣櫃裡除了多了幾套淺緋色新式官服,名下多了七十二戶邑戶和一百畝封田,身上還多了一個將軍的虛職和開國縣男的爵位。
這些都是自己在西域拿性命拼來的。
升了官,封了爵,鄭鵬並沒有放鬆,一有時間就往書房裡鑽,主要是修築大宅作準備,這是崔源的條件之一。
工匠方面,元城鄭氏大約能抽出二十人,包括族人和僕役,貴鄉郭氏早就打了招呼,他們可以提供大約一百名工匠,到時再僱點幫工,人手方面不是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鄭鵬想起一座獨一無二的宅子,想法很多,可想法設計有些超前,自家的工匠都是普通工匠,根本聽不懂;郭府派來的工匠,感覺是動手能力高於動腦能力,很難體會和理解鄭鵬的設計理念,一時讓鄭鵬有點鬱悶和抓狂。
升官封爵,也不知下一個任務什麼時候下達,鄭鵬希望在任務下達之前,把宅子的設計圖做好,畢竟修築一座好的宅子需要時間。
就在鄭鵬鬱悶得心情有些煩躁時,黃三稟報:滎陽鄭氏本家的鄭永陽在門外求見。
&n。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