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悠閒稅務官> 第736章 要流動起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6章 要流動起來 (2 / 2)

但醫生畢竟是一個特殊的行業,需要大量的熟手,而且工作高強度,成本又高,推向市場並不算錯,錯的是,推向市場的這個力度,有點失控。

國計民生是什麼?衣、食、住、行,教育,以及醫療。而住的成本,之所以遲遲降不下來,主要還是和教育、醫療有關。

如果教育資源分散,醫療資源分散,那麼,住房成本,一定也能相應地降下來。

教育資源可以流通,那麼醫療資源也要相應地流通,畢竟住房是不能隨意移動的。

“這不可能!”某位負責醫療衛生的領導搖頭:“醫生也是有選擇的,一旦強行令這些醫生到他們不願意去的偏遠地區去,很可能他們會選擇辭職。”

王易很有信心地道:“一個有良心,有報復,有社會責任心的好醫生,只要能夠獲得足夠的物質報酬,我相信,他還是願意苦上那麼半年,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年輕醫生,為他自己也減輕一點工作量。”

“只是支援半年而已,又不是讓他們免費去支援,去傳授。他們的待遇還在,為什麼不行?”

“同時,醫療行業那種論資排輩的風氣,也要改一改。我覺得沒有必要太掐死高階職稱的評審。只要技術到了,理論水平到了,思想方面沒有大的問題,就可以透過。咱們現在的三甲醫院畢竟還是太少了,這才導致高階職稱的稀缺,因為一個醫院就那麼多的位置。”

“但如果,我們加大二線城市三甲醫院的建設,增加三線城市三甲醫院的編制,把那些有才華有能力的年輕醫生分散開來,讓他們看到有奔頭的希望,不必一定要留在一線城市,也依然有好的發展前景,他們自然會願意,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北上廣三地為什麼年輕人太多?因為機會多,也因為名聲響亮,生活夠現代化,有足夠的娛樂供年輕人享受。如果有其他的城市迅速騰飛,與國際接軌,也有諸多方便,待遇還高,又有能力提升的希望,靈活而具有朝氣的青年醫生還是很願意去工作、去拼的。”

“當醫療和教育水平提起來了,自然會吸收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留下、紮根。比如當年的濱海特區,不就是在短短的十幾年裡迅速發展起來的?”

這位領導看著苦口婆心的王易:“所以,你的意思,當前,放開二線、三線城市大型公立醫院的編制和職稱考核,提升待遇,再設立支醫政策,從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調集頂尖醫生,平均分組下鄉,去各地傳授經驗?兩者分頭並行?你可有算過,這樣需要多大的成本?”

“我們國家現在的交通樞紐已經很發達,我認為,除了一些偏僻地帶和大西北荒涼地帶的基建公路之外,沒有必要再搞其他的超大基建,節省下來的資金,完全可以用在提升醫生和教師的福利上,讓他們安下心來,好生教育人才,好生研究病人和治病。”

偏遠地區的交通必須建,有了路,才有人,才能流通,才能富裕起來。

但其他的就真的沒有必要太大投資了,就算是高鐵執行再快,但運載量有限,而一個大城市的容納空間也有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