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汽車的加油,只需要十分鐘而已。
就是這個充電的限制,讓新能源汽車始終無法在華夏國迅速發展起來。
現在,基本上所有研究燃料電池的專案組,應該都是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充電時間太長的問題。
王易看了看這個燃料電池的介紹,發現它的效能也就比現在華夏國的高明不了多少,再次充電的時間至少也要40分鐘。
於是,王易把目光轉向了石墨稀電池。
華夏國是石墨稀的出產大國,但也是石墨稀產品的進口大國,說明國內對石墨稀的利用水平真心不高。
他點選這個目錄,便看到簡介上寫著,續航3000公里,充電只需要5分鐘,可迴圈充電達3萬次。
這可比華夏國目前的石墨稀電池技術要提高數倍啊!王易記得自己曾經見過一個報道,道是國內目前的石墨稀電池技術為續航1000公里,迴圈充電技術只有3500次。
再一看那購買價錢,呃,68萬元?
王易的眼珠子驀地瞪圓了。
我靠,這麼先進的技術,居然只要68萬元?
王易正想購買,忽又停下來,略一思索,撥通了原劍的手機:“原教授您好,我想問一問,您那個蓄電池的研究專案,是否和石墨稀有關?”
等手機裡傳來肯定的回覆,並道研究方向是迴圈充電次數時,王易嚥了口水,馬上表示自己很感興趣。
等結束通話了電話,王易沒有再遲疑,充值了68萬元,直接將這門石墨稀電池技術購買了下來。
下學期,你就是我的主攻專案了!
……
石墨稀電池的技術,因為是用金幣購買,不能灌頂,必須一個課時一個課時地學習。
總共計200課時,同樣有考核,考核不合核者不能結束學習,也就不能學習其他的技術。
沒關係,我現在的大力金剛掌已經是基礎級了,目前在國內罕有敵手,我還有一個隱形磁力加農,武力上我不怕。
他迅速投入到學習當中。
很快,王易驚喜地發現,這門課程是集材料學、化學和動力學三門學科的課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石墨稀的材料特性,以及由此而引出來的材料使用、化學反應和動力利用,哪怕王易不是材料和化學、動力學三種專業,依然能夠看懂。
當然,看得懂是一回事,徹底掌握又是另一回事。
慢慢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