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其它小說>大魏風華> 第五百四十六章 疑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四十六章 疑心 (1 / 2)

在倭國徵夷大將軍源本義面臨內外交困的絕境,準備孤注一擲再一次和魏國談一談條件的同時,一隊人馬從錢塘的海港出發,在北境的無棣港略作休整,然後橫渡渤海,到達了高麗的開京城外。

這是一條已經被走熟了的商路,除了偶爾能見到些漁船,根本沒有海盜或者倭寇的影子,所以江南的一行使節走得很安穩,當他們到達開京城外臨海的港口時,見到的第一幕就是連綿的商船,幾乎遮蔽了整個港口外的海洋。

旗號有很多,但大多來自於大魏沿海,這說明在魏遼戰爭愈演愈烈的這個時期,原本還需要掩飾的魏國與高麗間的海上貿易已經徹底撕下了幕布,遼國或許想管,但沒法管,而地處半島的高麗也對這種貿易並不反感,或者說高麗的貴族們對於魏國的一切都很追捧,如果這種貿易斷掉,江南或許會損失一條繁華的商路,但高麗損失的只會更多。

無數的貨物在被裝卸,來自兩國的商人在港口熱情地議價,小販來來往往,水手們忙得熱火朝天,港口的高麗人大多懂一些漢話,當魏國的幾個使臣走下船板,立刻便有人圍了上來,熱情地推銷著能想到的一切服務。

然而這一次出使高麗並不是走官方渠道,甚至沒有提前通報,所以幾位使臣並沒有拿出像樣的身份證明,他們只是僱了個嚮導,再由之前便紮根於此的魏人傳遞了訊息,便踏上了去往開京的路。

一路行去所見所聞,都讓幾個魏人有種極為矛盾之感,大概是受漢人影響太深,尤其是盛唐時期漢人文化大量傳播至此的原因,路過那些官道與民居,會讓幾個魏人覺得自己行走在漢人的土地上,無論是建築物的風格,還是穿著打扮的服飾,都和魏人極為相像,漢服略微一改變成了他們口中的傳統服飾然而讓人忍不住蹙起眉頭的是,許多東西高麗人都學歪了,有些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意味在裡面。

而且遼人鎮壓高麗這麼多年,卻根本沒有傳進來什麼像樣的文化,也不知該怎麼評價。

花了幾天時間,一行人才算是到了開京,而此時久留在開京城的魏人也與城中貴人搭上了線,不知道是不是還心繫大魏的緣故,最後居然莫名其妙驚動了如今的高麗國主李松,得知有幾個大魏使臣秘密到了開京,便立刻想要召見。

當然,這種召見只是私下裡見一面,不可能大張旗鼓宣揚,然而對於幾個使臣來說也算是驚喜了,畢竟高麗現在是遼國的屬國,這一次過來,他們並沒有打算能直接見到李松,原以為能見到幾個王公貴族埋下伏筆便已是極限。

就在開城的皇宮中,幾個魏人見到了李氏王朝的第六位國主。

根據後來的史料記載,這其實不算是一場體面的會面,大概是有遼國撐腰的原因,面對中原渡海而來的使節,高麗人已經失去了盛唐時的敬畏,從李松的儀態語氣來看,現在的高麗顯然是把自己和魏國擺在了相等的地位。

這一行到達開京的魏國使臣有四位,兩位是江南官吏,兩位的錦衣衛諜子,面對李松居高臨下的冷漠態度,如今已經是大魏最顯赫衙門之一的錦衣衛是不太能忍得了的,但那位被徐縉親手提拔的官員忍住了。

他講了三件事。

在重新提及盛唐以來兩國友誼的前提下,他談到了前些日子江南的倭亂,由此引出了第一件事:邀請高麗共同攻打倭國。

乍看之下這是個很不錯的提議,高麗久無戰事,國力鼎盛,又因為與倭國相鄰,時有摩擦,如今倭國內亂,諸侯混戰,實在是瓜分倭國的最好時機,魏國跨海遠征力有不逮,但若是加上高麗,肯定能從倭國撈一筆大的。

而且也並不需要高麗付出太多,甚至不需要大舉出兵,只要能提供一定後勤就足夠了李松對這個提議頗感震撼,他怎麼也想不到這麼多年來魏國和高麗之間再無聯絡,結果一上來就要共伐倭國,這儼然是把高麗當成了一個平等的國度而提出的提議,讓李松及幾位重臣滿足之餘,也有了些心思浮動。

但最終他們還是給出了回答:不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