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說如今的朝堂上,說話有分量的便也是三家。其一為丞相,便是處理地方政務。
其二便是以太師王顯為首的清流文人。因著是顧命大臣,所提的建議便是皇帝也要聽從幾分。
這第三嘛,便是以季宏昌為首的武將。雖是因著季宏昌很少在京中逗留在朝上很少發表自己的觀點。但畢竟身上是有兵權。是以也沒有人敢小覷。
其中丞相雖說是處理各地政務,卻也是與六部分權的。六部乃是直接由慕帝任命。與丞相對半分權。
此時已有兩方同意,想來大臣的阻力已是不足為懼。且經由王顯發怒,慕帝不得不出面安撫。卻是也不能在裝聾作啞了。慕帝思索片刻。
“季錦,現在有人反對你聽政,有人支援你聽政,你便來說說看你的想法。”
季錦聞言才依言上前,“臣之所為,並非是為官為名。臣只是希望儘自己所能為我大周進行貢獻。臣只是提出自己的政見而已。若是得不到大家的同意,也是不會實行的。”
這已是一種退讓。不分取權力,不要官名。只是提出政見。眼前已有兩方勢力同意,若是將她趕出朝堂已經是有些不太可能。這般限制季錦的權力已是可以了。之前反對的大臣也是有些鬆動。但還在唸著王顯剛剛得話,臉色還有有幾分不愉。
季錦頓了頓,繼續道:”且臣所作的策論,也並非出自臣一人的心思。乃是仔細研讀鑽研了前人以及諸位大人們所有的見解所作。若真要論起來,著策論乃是陛下所有臣子共同所作。”
此話一出,文臣們的臉色倒是有些轉晴了。也算是全了大家的面子。
季錦卻是心裡冷笑。只要讓她進了這朝堂,之後的事,又有誰能說得清呢。畢竟啊,在自己眼裡他們的小技倆可都是被自己玩剩下的。十幾年的垂簾聽政可不只是說說的。她倒要看看 ,有了自己前世幾十年的未卜先知,自己又在朝堂。他們今生如何能削的了季家的權。
慕帝見朝堂上的人連反對的人都已是鬆了口,有些遺憾不能借機將季錦趕出朝堂。可轉念一想,這般大的威脅不若留在朝堂之上,自己把控著才可放心。
丞相見慕帝的表情·也是有些同意,便也不在計較之前的季錦之事。想將話題引到今年的徵兵政策上。“啟奏陛下,如今已是秋季,可以進行今年的徵兵了。也將老將們換下休息休息。頤養天年。我已經整理好了名冊,就等陛下定下時間。“
這是變相的削了武將的權。安插自己的人手進去。現在軍中的將領們尤其是老將們皆是以季宏昌馬首是瞻。這般做法,自是合了慕帝的心意的。慕帝裝作深思。剛想借機同意。
王顯卻是站了出來,“丞相大人可知為何我等堅持支援季錦上殿,並非是因著與你政見不合。實在是因著季錦的才學。丞相大人可曾知曉季錦在百花宴上做的一篇《治軍策》,微臣以為,乃是上上的策論。還望陛下能夠斟酌實行。對我大周有著無限的好處。”
在場的大人們卻也是有著那日百花宴見過季錦的《治軍策》的。不得不說,那篇策論實在是已經將現在大周的所有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之後對大周內政進行的最好的政策。
眼裡也滿是贊同。便是先前站在周成化背後的一些文臣也是有些動搖了。捫心自問,若是自己,想來是寫不出那般策論的。
便是周成化,想到季錦所做的《治軍策》,也是絕口不提自己先前的秋季招兵之計了。他雖然喜歡權力,但是自小所接受的教育也是終於朝廷。如此策論若可實行,自是對周朝有無限好處的。
季錦也是勾唇一笑。這策論嘛,自然是好的,不過嘛,卻是對王權不太有利啊。只是不知。若是實行,便是進一步的失了王權對軍隊的管理權。可是,若是不同意,這可是最適宜周朝的策論,需要被大臣們反對,冒天下之大不韙。
自己前世之所以敢實行,也是因為季家和孟軻自己是絕對放心,對自己也絕對忠誠的。便是如此,自己也是做了很久的思想鬥爭。更何況是本就對季家不放心的慕帝呢。
果然,王顯此言一出,便已經有大半的朝臣表示附議。雖然周朝中三派是有明爭暗鬥的。但是在這等有益朝綱的大事上,也自是統一一致的。就連周成化這等擅長阿諛奉承之輩,也是表示了贊同。
只是如此景象,卻是慕帝最不願意看見的。果然,臺上的慕帝皺了皺眉。有些不悅,卻又不好跟所有的大臣站在對立面。
只是食指指節敲擊龍椅的速度有些加快了。季錦卻是瞭解,這是慕帝的一個小習慣。當慕帝在盤算時,便會敲擊椅子。若是生氣,節奏便會有些快,若是開心,便會緩慢一些。
果然,旁邊的李德全見慕帝如此,端著手裡剛送上的熱茶遞給慕帝。慕帝端過茶盞,輕輕抿了一口。眼裡卻是愈發幽深。旁邊的盡忠卻也是放下了手裡已經遞至慕帝面前的茶盞。
輕輕低下頭,垂下眼瞼,掩飾住眼裡的三分嫉恨。無論怎麼做,自己在慕帝的眼中都是不如李德全的。只是手裡捏住拂塵的手卻是因著用力指節都有些泛白了。
慕帝放下茶盞。已是調整好自己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