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讓技術部門加快一下國產化的進度,爭取在今年十二月就能開始把一部分的零件換裝成國產零件,最大程度的提高嘉陵本田70的產量。”
袁志偉也知道尹志國說的是事實,所以沒有敢多說什麼。
不過,嘉陵本田70的熱銷,不僅刺激了嘉陵廠的員工和本田這個合作者,對於其他一些還在觀望華夏市場的摩托車巨頭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刺激。
華夏的摩托車消費潛力,似乎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啊。
……
“社長,我們從大使館那邊得到的訊息,本田70今年正式的匯入到華夏生產之後,很是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華夏那邊一家港城合資企業生產的寶馬70,也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之中。”
“我覺得公司可以考慮先在華夏設立一個辦事處,跟當地的企業接觸,看看是不是也可以考慮以合資的形式進入到華夏市場。”
這個年代的外資企業,你就是允許他獨資,許多人也都是有顧慮。
畢竟對於市場情況太不瞭解,心中會有各種的擔憂。
所以合資建廠是最好的一種方式。
至少在八九十年代來說,情況是這樣子的。
鈴木作為東瀛最大的幾家摩托車企業,自然也是時刻都在關注華夏那邊的變化。
特別是老對手本田已經率先行動起來,他們也不甘落後。
“之前華夏不是有一些公司想要過來我們這裡考察,或者邀請我們過去考察嗎?”
“你重新跟這些廠家聯絡一下,就說我們願意安排代表團去考察,商討今後合作的事情。”
作為鈴木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的新任社長,巖田雄一也是很希望能夠做出一點成績出來。
東瀛國內的市場格局基本上已經確定,想要搞出大動作出來是比較困難的。
東南亞那邊的市場,也被幾家東瀛摩托車企業給瓜分了。
反倒是華夏這個剛剛開啟大門的國度,讓人充滿了期待。
只是由於有各種擔心,鈴木這邊的行動比較緩慢。
與此同時,雅馬哈和川崎那邊,也關注到了華夏摩托車市場的變化。
大家的心態都開始有所變化。
原本還想著繼續觀望一兩年,現在覺得似乎可以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