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韌體表面處理的問題,朝陽緊韌體廠已經在跟首都工業學院合作,正在匯入全新的達克羅表面處理工藝,下個月差不多就能解決,不會耽誤我們的車型量產。”
“至於材料那邊,首鋼那邊跟首都鋼鐵學院正在測試新一代的汽車高強度用鋼,等忙完這幾天,我們去首鋼那邊確認一下進度。”
整個新款BJ212的各種零件準備情況,江輝都是瞭然於胸。
除了極個別在外地的配套廠,他全部都去現場確認過。
這個年代的汽車,很多後世的電子裝備都是沒有的,整車的零件數量也要少很多。
並且不少零件都是集中在首都汽車附件廠等汽車工業一條街上的廠家在生產,就更是進一步的削減了供應商的數量。
這樣子的安排,有好處也有壞處。
短期內來說,也沒有什麼太多的選擇。
“這一次我們的新款BJ212使用了不少的新技術,最終能順利的推進到樣車組裝的階段,全廠上下也是下了大功夫。”
“到時候樣車組裝出來之後,廠裡面應該會邀請一機部和相關部門過來參觀確認吧?”
現場的零件組裝,肯定是不需要廖成文和江輝他們親自上手。
所以他們現在倒也有比較多的時間站在旁邊聊著天。
“肯定會的,不過鄭廠和陳總工那邊應該想要等我們的樣車正式的組裝完成之後再去邀請。”
“避免中間出現什麼意外。”
江輝這麼一說,廖成文鬆了一口氣。
這段時間一直都沒有聽說這方面的安排,他還以為廠裡面沒有這方面的打算呢。
原來是擔心樣車組裝過程出現問題,想要再等一等才去邀請。
一輛車的零件那麼多,安裝過程當中發現一些大問題也是不奇怪的事情。
甚至看起來零件的安裝沒有問題,但是實車駕駛確認的時候出現故障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
鄭海明和陳奇選擇自己親自試過之後再去邀請領導過來,也算是比較穩妥的一個辦法。
畢竟功勞肯定是他們廠的,不差那幾天的時間。
但要是操之過急,到時候好事變壞事,那就很讓人感到遺憾了。
“前段時間陳總工和你帶著大家一起去各個配套廠做了各種確認,零件都是按照圖紙生產生產來的,出現意外的可能性應該很低。”
“不過穩妥起見,等過幾天樣車組裝完成之後再去邀請,倒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