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章獻明肅皇太后> 第387章:北地(7)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7章:北地(7) (3 / 3)

伍連德祖籍廣東新寧,1879年3月10日出生於馬來亞北部的檳榔嶼;其父伍祺學系開設金店的僑商,母親是第二代馬來西亞華僑。

伍連德7歲時進入英國人設立的檳榔嶼公學接受10年制教育,從小就刻苦學習成績非常優異。17歲獲得女王獎學金赴英國讀書,在大考中獲得“基本學者”的名銜,包攬學院幾乎所有的獎學金和獎章。

遊學歐洲期間,伍連德先後在英國聖瑪麗醫院、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哈勒大學衛生學院、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從事研究,曾師從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梅奇尼可夫和霍普金斯。

1903年,伍連德以有關破傷風菌的學術論文出色地透過了劍橋大學博士考試後被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伍連德沒有想著在英國領取高薪過愜意生活;而是回到了出生地檳榔嶼,在那裡開了個私人診所;積極參加華僑社會服務致力於社會改革,如反對吸毒和賭博。

但伍連德覺得始終不滿足,1907年,伍連德應清朝直隸總督袁世凱聘請;出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東北地區發生的鼠疫和霍亂就是在伍連德的主持下得到控制的。

劉敏在前面給趙元佐他們講述過匈奴製造的出血熱,但出血熱和鼠疫還是兩碼事。

確切的講,出血熱應是漢坦病毒,這種疾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導致,老鼠可以作為傳染源。

鼠疫是藉助跳蚤進行傳播的一種傳染病,兩者的致病毒菌也是有區別,所以說出血熱不是鼠疫。漢坦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與鼠疫不同。

雖然兩類疾病的主要傳染源皆為鼠類,但是由於其發病表現、實驗室檢查、預後以及病死率等均存在明顯的差異,故而兩類疾病不可以一概而論。

鼠疫由於其高病死率及傳染性,與霍亂同屬於甲類傳染病,而漢坦病毒所引起的流行性出血熱僅屬乙類傳染病。並且鼠疫由於各自主要症狀不同,可以分為腺、肺、敗血及輕型四種臨床分型,以發熱寒顫為主要表現,甚則出現中樞性的嘔吐。

而漢坦病毒所引起的腎綜合症出血熱所具有的腎功能損害等表現,並不是鼠疫所必須具有的。

漢坦病的傳播途徑有四種:一是直接接觸或經皮入血:患者被帶病毒的蟲媒叮咬或被帶病毒的鼠類咬傷,病毒直接經破損的面板或黏膜侵入。

二是呼吸道傳播:含有病毒的各種分泌物、排洩物隨塵埃形成氣溶膠,經呼吸道黏膜侵入機體。

三是消化道傳播:患者可因進食受汙染的食物而發病。

四是胎盤傳播:病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播,造成流產或死胎。

鼠疫的傳播主要有三種途徑:1.動物和人之間的傳播:也是最重要的傳播途徑,當鼠蚤叮咬生病的老鼠之後再叮咬人就會把病菌傳染給被叮咬的人。蚤類本身就含有病菌,可以透過抓癢導致的面板傷口來侵入人體。

2.經面板的傳播:少數可以因為直接接觸患者的痰液、膿液或生病動物的皮、血、肉,經過破損的面板或黏膜傳染。

3.呼吸道的飛沫傳播:主要見於肺鼠疫的患者,他們的痰裡面含有鼠疫耶爾森菌,可以透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播。

劉敏將她在後世學得的醫療知識回味一陣,才回答趙元佐的問題:“口罩就是給鼻子和嘴巴上遮罩上一塊布用來防止空氣中有毒氣息!”

“這個容易!”呼延瑾兒不以為然道:“小妹很快就能做出兩隻來,崇哥哥一隻,瑾兒一隻!”

呼延瑾兒說著,便將自己一塊絲帕從中間撕開來分成兩條,一條罩在自己鼻子和嘴巴上;一條罩在趙元佐的鼻子嘴巴上。。

劉敏對呼延瑾兒的聰明機智連聲稱道,讓盧成玉數人全都仿照呼延瑾兒那樣用絲巾、布帕將鼻子嘴巴遮罩起來。

盧成玉數人如法炮製。劉敏見大家都用絲巾抑或布帕作為口罩將鼻子和嘴巴遮掩起來;也用一隻絲巾遮罩了自己的嘴巴道:“現在我們可以去那邊看望聚集的鄉親們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