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章獻明肅皇太后> 第348章:西征(2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8章:西征(23) (2 / 3)

但札幌伊盟想搶佔頭功,命令兵士肆無忌憚地向硬溝套衝殺過去。

王千帆見契丹韃子衝殺過來,命令兵士隱蔽在草叢樹林中用弓弩殺傷敵人。

北宋的弓弩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兵器坊的能工巧匠用多年的經驗創造出了弓弩類遠射武器的巔峰之作——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又被稱為八牛弩,宋朝人把這種威力巨大的大型弓弩稱為床弩;一架弩炮往往聯裝兩張弓或三張弓,利用多弓的合力發射箭矢,勁力勝於以前的所有弓弩。

三弓床弩射程為1500米以上,強弩發射一發箭矢單是上弦就需要百餘人採用人力絞軸張弦;而發射就需要7人之數。

當然三弓床弩是大型弓箭,慣常用於守城;長途奔襲、短途鏖戰很少使用。

三弓床弩被世人稱為一槍三劍箭,外形像標杆槍似的;三片鐵翎就像三把劍一樣,看著也嚇人。

三床弓弩相當於後世的火炮,但火炮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500公里比三弓床弩高出一百倍;如果說三弓床弩是火炮的先祖還講得過去,因為火炮就是在三弓床弩的原理上發展起來的。

三弓床弩的瞄準和發射必須有專人負責,需要強壯的大力士用巨型斧頭砸下作為發射弓箭的機關來完成床弩的發射;這類士兵被稱為床子弩手。

三床弓弩弩臂上有七條矢道,居中的矢道放長槍似的巨箭,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瞅準敵軍時一下子發射出去。

三弓床弩還可以發射攻城專用的箭,箭支如果是標槍的話;射程之內發射可以直接釘入城牆裡面,成排成行的箭牢牢的釘在城牆上;攻城士兵可以藉此攀緣而上攻佔城頭。

公元1004年的遼宋澶淵之戰,宋軍在城樓上安設了多臺床弩;應對遼軍攻城的時候巨大的床弩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

宋朝的床弩手一箭矢正好射中遼軍主帥蕭撻凜,承天皇太后蕭卓得知後放聲大哭;因為蕭撻凜是她此次徵宋的王牌,蕭撻凜被宋軍的床子弩射死;遼軍已經完敗了一半。

明察秋毫的蕭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跟宋國訂立了《澶淵之盟》;從此宋遼邊境和平了一百多年。

王千帆的部隊沒有帶上床子弩,但200多名將士手中拎的全是北宋時期的殺敵利器——連擊弩。

連擊弩是諸葛弩的改進,機關扣動一次可以射出十支弩箭;殺傷力巨大。

連擊弩由弓、弩臂、弩機三個部分構成:弓橫裝於弩臂前端,弩機安裝於弩臂後部。

弩臂用以承弓、撐弦,並供使用者託持;弩機用以扣弦、發射。

使用時將弦張開以弩機扣住,把箭置於弩臂上的矢道內瞄準目標;爾後扳動弩機,弓弦回彈,箭即射出。

弩箭有方頭的(方鏃箭)、角錐頭的、梯形的等,有的帶倒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