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Chapter 10 (1 / 2)

“哦,這沒啥好品的啊,香檳那麼貴,肯定都是一分錢一分貨。硬要說的話,有幾個點可以提一下。首先是香檳和其他白葡萄酒一樣,都需要冰鎮之後再飲用。其次普遍認為喝香檳用笛型杯,就是細細長長的那款,可以很好地觀賞香檳的氣泡。但注意,這裡說的是觀賞,說白了也就是用來端著起範兒用的。真正品鑑香檳的話,最好還是用大肚的白葡萄酒杯。在品鑑的時候,固然可以看看是否有源源不斷美麗細膩優雅的氣泡,如果沒有也沒關係,這不重要,看味道。味道上的品鑑其實就和白葡萄酒差不多了,除開香氣之外,白葡萄酒因為沒有單寧作為骨架來支撐,整體是由它的酸度作為骨架的。那麼這個酸度的平衡感就很重要了,不能太淺,那樣就失去了骨架。也不能太酸,那就太緊實了,都不如去喝個汽水。到底哪樣算好,就看個人的口感了。”

“另一點倒不是喝酒,而是開香檳,這個一定要注意。起泡酒的內部是有氣壓的,普通的起泡酒大概有1.5個大氣壓,而香檳裡有23個大氣壓,也就是說你開瓶的一瞬間,會感覺到明顯的推力。所以經常看到一些貨將香檳用力搖晃,然後把蘑菇塞當炮彈打出去,接著噴得滿地都是。這是既浪費又騷包的做法,好孩子不要學。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解開蘑菇塞上固定纏繞的金屬絲線,全程都要用掌心頂住蘑菇塞,然後緩緩轉動它,讓它內部的氣壓一點一點地把蘑菇塞頂到你的手心。香檳正確開啟的時候發出來的聲音應該是乾脆低沉的,被稱之為貴婦的吟歎。當然還有一種方法是將冰鎮的香檳拿在手上,然後用刀快速劈砍瓶口,將整個瓶口削去,這個也是個騷包的玩法,好孩子一樣不要學。”

聽他介紹完了香檳,林珞然翻了翻酒水單,興奮道:“師傅,葡萄酒的是不是都介紹完了?”

“大致的介紹完了,但這都只是初級的初級而已,不過你要是能完全掌握了這些初級,再稍微在品種和產區上下點功夫,多喝幾瓶酒,去考個wset的二級侍酒師應該不成問題。”

林珞然看了看身後,“那師傅,明天還來麼,再教教我威士忌好不好。”

“威士忌啊,哈,威士忌是個玄學領域。好吧,既然你這麼上心,那我明天再來。”

白天,林珞然拿著手中的筆記本,穿梭於各個商場和紅酒坊中,其實以她的聰明,應付起無名酒館的工作已經沒有前兩天那麼困難,但她彷彿就是被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開始真心想要了解這些東西,學習這些東西。

晚上李牧果然又來到無名酒館,他這次卻沒有再獅子大開口,而是隨便指了一瓶酒,然後又指了指架子上一排特別的小杯子。這瓶酒的價格很一般,並不貴,但林珞然只認得上面的whisky字樣。而那個杯子特別在於,本身很小,杯底厚實,杯子猶如一個未開的花苞,或者說,用煤油燈上面的那部分來形容也很貼切。

“今天跟你講講威士忌,其實威士忌並不在我擅長的領域裡,但是同為知名的高度酒,我自然也是涉獵了一些,反正同你說的也都是些初級掃盲知識,倒也沒啥影響。但咱這畢竟是虧著心,今天我就不宰你了。”

“哪的話,師傅,你想喝什麼就說。”

“就這,挺好。這瓶克拉格摩爾的年份很低,價格便宜,但是香味卻很殷實,回味也足夠,對於這個價位來說,可以算是物超所值,很不錯的一款口糧酒。”

“先同你說說威士忌,這是用大麥或者穀物釀造的,從原材料上來說區分為單一麥芽威士忌和單一穀物威士忌以及調和型威士忌。前兩者就是原桶原料,直接勾兌,正如我所說,蒸餾後的酒都是高度基酒,需要勾兌成40度左右的成酒來上市。當然也不乏一些廠家為了噱頭,會直接將原桶的酒出售,這樣的酒就有著更高度的酒精,當然價格也更高。”

“從國家地域來看,威士忌的大本營自然是蘇格蘭,這也是單一麥芽的大本營。其他出名的還有清淡柔順的愛爾蘭威士忌,口感輕柔的加拿大威士忌,和蘇格蘭相近帶些鹹鮮的日本威士忌,以及風味濃郁口感甜潤的美國波本威士忌等。我主要同你介紹一下蘇格蘭威士忌,在蘇格蘭主要有五大產區,分別是高地(ands)、低地(lowlands)、斯卑賽(speyside)、艾雷島(islay)、坎貝爾頓(campbeltown)。不同的產區都有各自代表性的蒸餾廠和鮮明的風格,比如斯佩塞是大牌雲集的產區。艾雷島則以泥煤味風格著稱,也有人叫它消毒水的味道。這些風味在愛好者心中呢是各有偏重的,不論短長。”

“喝威士忌的人一般來說預設喜歡追大牌,當然大牌也代表著品質的保證,這很好理解。比如蘇格蘭的麥卡倫和波摩,我前天喝的達摩。日本的山崎和已經絕版的輕井澤等,你說是品質也好營銷也罷,總之這些牌子一拿出來,就能震懾全場。你看,架子上的那些品牌,其實都算是知名,各種格蘭兄弟是不是讓你大感疑惑。其實他們起名多半是根據酒廠所在位置的地理特徵來定的,用蓋爾語來命名,例如英國王子最愛的拉佛格,lapagavulin,蓋爾語裡就是工廠所在的山谷的意思。而格蘭,glen,在蓋爾語裡是豪邁的山谷。由於16世紀起,酒農開始在蘇格蘭釀造威士忌,這種風味十足個性獨特的烈酒廣受歡迎,於是在1644年蘇格蘭政府開始對烈酒課以重稅,加上一系列政治環境變化,酒農們不得不將酒廠搬到山高皇帝遠的北部,以山谷作為掩護繼續秘密釀酒,所以起名的時候多以glen為字首。”

“威士忌的銷售分為原廠裝配ob和獨立裝瓶ib兩種,就是official bottling和independentbottler兩種。原廠裝瓶很好理解,就是自產自裝自銷,以酒廠的品牌貼標上市,基本上大品牌都是這麼幹的。獨立裝瓶商不同,他自己不生產威士忌,而是從別的廠家那購買釀造好的威士忌,然後冠以自己的品牌來出售,你可以理解為超大經銷商,只是他們主打的是自己經銷商的品牌,當然他們還是會在瓶標上標註該酒原廠的名字和年份等特徵。威士忌也有年份,一般是從10年開始,12年,15年,18年,再往上還有21、25等特別高階的,那價格就海了去了。相對來說12年到15年的作為口糧酒是比較現實的,18年到21年的可以收藏品鑑,其他的視經濟能力而定了。這些年份普遍指代單一麥芽威士忌,而調和型威士忌則是用各種年份的基酒進行調配,所以以無年份的居多,特點是穩定,適合大批次生產,缺點也是太穩定,不出彩。而單一麥芽是一桶出貨,也就是這一桶喝完了,世界上就沒有一模一樣的另一桶的,畢竟世界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單一麥芽因為這種唯一性而備受追捧,喝每一瓶都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而威士忌在釀造陳年的過程中,也會用到橡木桶,但是他們不像葡萄酒那樣使用原本的橡木桶,而是喜歡用別人用過的桶。釀造過雪莉和波特的橡木桶就非常流行,這種桶裡既有橡木桶本身的風味,又帶有雪莉酒或者波特酒殘留的味道,使得威士忌的風味更加複雜。對,就是複雜,威士忌的世界裡,複雜是個很重要的詞,所以我將他稱為玄學。你看,本來雪莉和波特的市場就不大,挺艱難的,結果為了給威士忌的釀酒商供應木桶,居然也能維持生計,甚至有的酒商就生產桶,至於酒嘛,無所謂了。”

“而且威士忌為了複雜,還喜歡玩個花,就是過多個桶。比如在雪莉桶裡陳年十年,再換波特桶來兩年,最後甚至可能找個赤霞珠用過的桶再來一年,使得這個酒跟涮鍋水似的,啥味道都有。但沒招啊,愛好者們就喜歡這一口,複雜嘛。”

“至於品鑑威士忌,一般使用我手上這種聞香杯,但是喝的時候就無所謂了,只要是個闊口杯就行。聞香杯的好處是可以將香氣聚攏,對於我來說,其實對威士忌的酒體並不是太感冒,它很烈性,非常爆炸,對於我這種常年混跡葡萄酒領域的人來說,其實並不是太友好的。但是威士忌的香氣的確非常出彩,有的酒中泛出來的各種香氣,可以讓你聞上大半個鐘頭,甚至一口酒都不喝,也會覺得愜意,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而具體品鑑的步驟呢,和白蘭地沒什麼太大的差別,喝喝其實就知道了,注重的無非就是酒色、香氣、和餘味複雜度。不過有的酒會很出格,也許當你聞的時候,會覺得這瓶酒好棒啊,但是喝了一口,就戛然而止,很莫名其妙。而有的酒則是聞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喝一口又覺得餘味綿長。真正能夠做到香氣和味道兩手都很硬的,那都是過硬的產品,這又是我將他稱之為玄學的另一個原因。”

林珞然等了一會兒,見李牧沒了下文,“就這些麼?”

“對,就這些了。威士忌嘛,我不擅長,就說這些。”

“師傅,你好像對威士忌有偏見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