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明開了口,文武百官中,有官員紛紛聞風出列,表示附議。
此時,工部杜侍郎此時突然出列,“陛下,孫福林辜負陛下信任,枉顧百性安危,以黴米換取新米,中飽私囊,數額巨大,最大惡極,臣建議就此人就地格殺,以儆效尤!”
杜侍郎此言一出,知道內情的官員,紛紛向其投去一眼。
明德帝的目光在其身上停頓片刻。
面向百官幽幽開口,“言官上書所言,孫福林在和郡大放厥言,揚言三皇子是其背後靠山,對此愛卿們有何看法?”
堂上的文武百官看看明德帝,又看看朝堂上的三皇子,面面相覷,暗自猜測明德帝此話深意。
三皇子在明德帝逼視下,主動出列,跪地大感冤枉,“請父皇明鑑,孩兒冤枉,是那孫福林攀扯孩兒,將罪名扣在孩兒身上,以期逃脫自己的罪責,孩兒與其並勾連,請父皇相信孩兒。若父皇不信,孩兒願一死以證清白。”
明德帝看著跪在地上聲情並茂的第三子,眼神裡意味未明。
自己這些個兒子當中,這第三子自小聰慧懂事,頗得他喜愛。
不想剛剛建府離宮,就指使官員犯下此等大錯,枉費他一番信任。
要他死倒還不至於,終歸是自己兒子,活罪卻是難逃,也讓他知曉犯錯應該受到的代價。
若還不受訓,再懲罰也不遲。
許久,明德帝發聲,“將三皇子押回三皇子府,沒朕的命令,不許踏出府門半步。”
“即刻起將孫福林押解進京,交由三司會審。”
“退朝。”
皇帝下朝,百官們暗暗撥出口氣,交好的官員結伴下朝,小聲耳語。
顧懷春走在官道上,剛步下臺階,中書監急急就追了上來。
他湊過來低聲問,“顧尚書,聽聞您家二公子不日去了和郡,不知是否知曉孫福林一案涉及的隱情。”
顧懷春面無表情地回他,“我兒子云遊四方,途經和郡罷了,他一介白衣,怎會關注官場上的事,自然不知。中書監若對此事感興趣,不防去問問趙副將,趙副將身為此次運糧的主要官員,又檢舉孫福林有功,或許他知道的更多。”
不等中書監回話,顧懷春朝他拱拱手,“家中老母偶感不適,失陪了。”說完,轉頭離開了。
中書監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撇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