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章節重複,這章是補昨天的,晚上還有一更)
~~~~~~~~~~~~~~~~~~~~~~~~~~~~~~~~~~~~~~~~~~~~
張放沒料錯,甘延壽、陳湯進京,又一次掀起朝堂口水戰。
甘、陳遠征之戰,基本定性,有功無罪,接下來就是議封之事。於是元帝在宣室召集重臣,共議封賞。
議者皆以為“宜如軍法捕斬單于令”。也就是說,按斬殺單于這樣的大功來封賞。
不消說,匡衡、石顯再一次跳出來,表示反對,理由很奇葩,甚至有點無恥:“郅支本亡逃失國,竊號絕域,非真單于。”
漢朝雖然以南匈奴的呼韓邪為正統單于,但也從不否認郅支是北匈奴單于。就如同烏孫一樣,大小昆彌漢朝都是承認的,並不因為小昆彌疏遠漢朝就罔顧事實。人活著的時候,你屁不敢放一個,人死了你就黑白講。當真是歪理一套套,臉皮都不要了。
許嘉、王商當然不幹,立了如此大功,又免了罪,如果還不能封侯,他們這兩位軍方大佬以後還怎麼帶隊?
於是雙方又一是番唇槍舌箭,引經據典。
元帝又頭大,宣佈稍後再議,然後找來皇叔劉向,詢問有何良策。
劉向問道:“陛下覺得延壽、湯當封否?”
元帝應道:“當封。”
“好。”劉向只說了四個字,“欲揚先抑。”
元帝想了一會,若有所悟。再召群臣,擬取安遠侯鄭吉故事,封甘、陳各千戶。
封千戶,這明顯超出匡衡、石顯心理底線,當然不幹,抗議復爭。
元帝順水推舟,改封甘延壽為義成侯,賜陳湯爵關內侯,食邑各三百戶,加賜黃金百斤。甘延壽回朝任長水校尉,陳湯為射聲校尉。
義成侯是列侯,可世襲,而關內侯則無法世襲,人死爵除。儘管西征之戰,其實是以陳湯為主,甘延壽為副,但從職位上說,甘延壽是上官,按例其當首功,同時也有嘉獎甘延壽曾“力阻”陳湯矯詔出征之意。至於長水、射聲校尉,都是食祿二千石,為北軍(京師兵)八營中指揮胡騎及弓弩兵的將領。相比西域都護、副校尉,算是平調。而就實權而言,其實是降級了,這也算是不罰而罰。
皇帝做了讓步,匡衡、石顯也不好再反對,否則就是得寸進尺了,縱不甘心,也只能捏鼻子認了。
議封已定,甘延壽、陳湯入朝拜謝,諸臣道賀。
然後擇吉日,天子攜諸臣出京師,至南郊。於明堂、辟雍、靈臺諸祀堂,告上帝、祭宗廟,大赦天下。
這一天,元帝劉奭紅光滿面,這是他登基十四年來,武功最盛之際——而這,也是他接受劉向建議,一力封賞甘延壽、陳湯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