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黃蒿之內> 第一百八十一章 金鼎山的交談(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一章 金鼎山的交談(一) (2 / 2)

看到大夫離開後,還趴在床上的趙冉挪動身子,來到了他的義弟身邊問道:“細娃子,你覺得怎麼樣了,大夫說你的胳膊保住了,你不用再擔心自己會成為一個殘廢。”

“哥,我好很多了,你不用在意。你身上也受了傷,還是好好休息一下吧。”伍荃蕪也聽到了大夫說他的手保住了,所以他十分高興,語氣相比以前要輕鬆了很多。

“哥已經沒什麼大礙了,楊大夫的醫術很厲害,現在哥的身上也不疼了。”雖然趙冉的話有一點逞強,但是他確實已經沒有大礙了。

趙冉覺得這些日子裡,他真的好像是轉運了。之前在高家畔的半山腰看到有官軍瞄準自己時,他差點以為自己就要被官軍的鳥銃給幹掉。

可是在銃聲過後,死的卻是自己身邊的頭領鵰翎箭。自己唯一出現的不適,就只是被鵰翎箭身上噴出的血給濺到了眼睛。即使在之後的戰鬥裡,自己身上中了幾刀,但是都不是致命傷。

哪怕就是被餘頭領扎穿了左右小腿的那兩刀,也就是剛挨刀子那時疼的比較厲害,自己之後的行動也不太方便。而且餘頭領手段高明,有意避開了他的要害。

所以雖然當時自己看上去挺慘的,但是後來腿上的傷反而是最不用擔心的。現在又被楊大夫治療了之後,趙冉覺得自己兩條腿再過一段時間就能恢復正常了。

當時生擒自己的兩名官軍軍官,在之後也沒有殺死自己。而且還因為把總餘頭領的賞識,兄弟兩人都得到了官軍的治療。

甚至還透過求情走關係,為自己和細娃子向三邊總督洪承疇處求到了兩張免死票。

現在為了進一步養好自己和三娃子身上的傷,居然就這樣被直接送來了金鼎山。可以安安穩穩地睡上一覺,而不用再擔心官軍的追殺和自己的生計,這真的就像是夢裡才會有的事情。

“趙冉,你現在方不方便。我是老陳,你方便就吭個聲吧。”這時餘保成手下的頂上煙陳偉利來到了門外,他對著屋子裡的趙冉喊了起來。

“沒事,陳大哥你進來吧。細娃子,陳大哥來看咱們了,等下記得要打招呼。”在回應了陳偉利以後,趙冉接著又囑咐了細娃子一句。

“楊大夫的醫術不錯吧,他可是把艾蒿巔那位神醫最得意的弟子,咱們山寨的頭領們廢了好大的力氣才請來的。”

進屋後的陳偉利看到兩兄弟的精神不錯,也就誇耀起了金鼎山的軍醫。陳偉利右手吊在胸前,上面綁了幾塊木頭固定。在之前高家畔的戰鬥裡,他因為流賊的攻擊而右手出現了骨折,所以他也被調回金鼎山修養。

“確實不錯,我們兄弟倆都感覺好多了,真的是多謝頭領了。”

“陳大哥你好,我感覺自己的胳膊好很多了,謝謝你來看我。”

趙冉和伍荃蕪兩人接連向陳偉利表達了感謝,讓頂上煙心裡感覺還不錯,所以他就拿出了一直藏在身後的慰問品說道:“你們兄弟倆養傷需要補品,來看看我給你們帶什麼來了。”

看到陳偉利突然拿出一包東西,趙冉有些疑問地說道:“陳大哥,你這是……?”

“這是秀才頭領,哦,也就是千戶大人讓我帶來的,裡面是一包處理好的肉乾。他知道你們身上現在沒錢,又需要一些好吃的補補身子,這些東西你們平常就當零嘴好了。吃正餐的時候,會再給你們送來一隻燉雞。你們可有口福了,這些都是當初千戶大人養傷時,大當家特意蒐集的。”

陳偉利現在是餘保成手下的心腹,自然就知道了趙冉之前的表現。陝北大家都最敬重有氣概的漢子,雖然已經知道了趙冉實際是湖南人,但不影響陳偉利對他的佩服,所以他主動向還在商談的餘頭領和秀才頭領要了這份差事。

“這怎麼好意思呢,千戶大人真是客氣了,陳大哥要不要也吃一點。”陳偉利對趙冉有頗多的照顧,所以既然有了好吃的,趙冉覺得也應該報答一下對方。

“你們現在身無分文,我就不佔這些小便宜了。另外我媳婦那整理出了一些舊的衣物,之後我會給你們送來,都是一些用不上的東西,你也就別和我客氣了。”曾經的環縣土寇頂上煙,現在卻是一名很體貼人的官軍,世事的變化真叫人感嘆。

PS:注一:撫賞銀起因於隆慶和議,明蒙之間互市貿易時,蒙古人的使者也會來到大明邊境。起初只是一些疆臣臨時給的賞銀,而蒙古的貴族們也因為這些錢約束了自己部眾的行為。後來這個東西就發展成了定例,但因為明蒙兩方實力的變動,撫賞銀不時也顯得很尷尬。

其實在蒙古人的視野裡,比如《阿勒坦汗傳》和《黃金史綱》裡,明朝給阿勒坦汗也就是俺答汗的封號,是“尚”(ergükü)封號,而非“賞”(kürtegekü)封號。對於明朝提供給蒙古人的物資,也是具有強烈優越感地認為是“貢賦和租稅”(alba tatalγa)。所以一旦明朝不按定例給錢,邊境上燃起的狼煙就會冒起來了。

明朝官方的視野,自然是與蒙古人相反的。但是這些虛浮的說法,並不代表所有大明官員乃至皇帝都是傻子。他們自然知道撫賞銀有尷尬的地方,但是這個東西對於影響鬆散的蒙古人遊牧聯盟來說,有時候也能發揮不小的作用,像是約束部分蒙古貴族,壓制住其他對大明抱有攻擊性的蒙古貴族。

同時這個尷尬的東西,也確實能維持邊境上一定的和平。所以拋去沒大用的面子,以務實的觀點來看,明朝並沒有完全捨棄這項措施。不過因為後來明朝財政日益枯竭,這撫賞銀的發放也時常拖欠。

舉個例子介紹會更詳細一點,萬曆二十九年至崇禎三年,共欠順義王卜失兔撫賞銀5,794,723.144兩銀子。五百多萬兩還只是一個被林丹汗壓制住的卜失兔,其他的蒙古貴族又會有多少。

後來林丹汗公然向朝廷要錢,也讓崇禎氣憤不已。像是孫承宗、袁崇煥都對該項作出過評論,在明末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吐槽這種,已經實質演化為花錢買和平的事情了。說的太多了,就到此為止好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翻翻資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