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位頭領得到答覆後,立刻就陷入了一片爭吵。因為神一魁的部眾的總人數已經超過了一萬人,即使按照實際戰力來算也在五六千人以上。
這樣大規模的戰力集團,在官軍裡來說就是一鎮的總兵也輕易帶不出來。在大明以前副總兵或參將的賬面名單上,他們手下的兵力理想狀態下也就是手下的三千營兵。
但實際情況是副總兵或一些比較重要的參將手頭上能有一千餘名士兵,就算是很有戰鬥力的部隊了。而像是督撫手下的撫標營兵,實際上很多也就是這個標準。所以流賊們對於楊鶴開出的這個官位,大多數的頭領並不感到滿意。(注一)
不過作為大掌盤子的神一魁,他倒是沒什麼反對的表示。神一魁只是沉默的看著手下諸多的頭領爭吵,因為他認為這個官位已經是朝廷最大的誠意了。
畢竟雖然神一魁手底下的人數不少,但是裡面的成分十分複雜。而且神一魁本來就是接他兄長的位子,在這上萬人的部眾裡面,他的嫡系人馬就更是少的可憐。神一魁在這段時間裡辛苦經營,手下總共只有近千人能算是他的真正嫡系。
其他一些小一點的首領孫繼業、黃友才等人,則是神一魁的半嫡系。他們再加上一些雖然桀驁,但還跟隨他神一魁兄弟倆比較久的首領比如茹成名、獨行狼、可天飛等人,則是一起用來掣肘混天猴(張孟金)、蔡矮子(蔡仲明)、劉五(劉道江)、劉六(劉道海)、郝臨庵等實力比較大的首領。
而這些神一魁眼中釘的大頭領,又是他自己及其死去的兄長神一元,用來壓制他手下諸多小頭領的必要力量。
這麼混亂的勢力構成,讓神一魁有苦說不出。即使朝廷真讓他去當哪怕是當個遊擊將軍之類的職位,神一魁也沒有自信讓這些複雜的賊眾集合,順利組成自己手下的三千遊兵。
結合這些情況來看,朝廷開出的守備職位對於神一魁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招撫條件了。
所以神一魁並沒有支援手下眾多有異議的頭領,他只是簡單開口說道:“咱們大夥大多是犯了事或是沒糧食活不下去才出來造反的,現在朝廷願意赦免咱們的罪過,又給咱們錢糧賑濟。我看也沒啥好反對的,這事就這麼定了吧。”
張孟金早就得到了自己三弟張孟誠的預防針,所以他也沒有什麼不滿。而且看自己三弟使的眼色,沒準還會有意外之喜,他就更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而在一旁的蔡矮子,他其實之前都沒那麼在意官位。只要朝廷能不再通緝他和他們寨子裡的人,不侵犯他們在艾蒿巔的利益,蔡矮子甚至可以不要官位。這些年打劫的收穫已經存下不少,再加上張孟誠教給他的一些種植番薯等農作物的方法,他們艾蒿巔寨子裡現在也不缺糧食,完全可以過上安穩的日子。
眾多爭吵的頭領,看到神一魁這位掌盤子表示接受這個條件,而張孟金和蔡矮子這兩位實力比較強的大頭目也沒有表示反對,就指望起其他幾位比較有實力的首領。
可是郝臨庵他們不知是在想些什麼,他們也不打算出來說話當出頭鳥,只是靜靜地沉默在一旁不說話。
所以剩下的一些小頭領看到這裡說話最有分量的那批人,都不明面的反對朝廷的招撫條件後,也就只能跟著接受大掌盤子神一魁的這個決定。雖然他們心裡都有些不滿,但是他們實力畢竟有限,再反對也沒什麼實際作用。
當神一魁的部眾討論出結果後,招撫的事情就已經步上了軌道。在崇禎四年三月初九日這天,張孟金、蔡矮子、茹成名和孫繼業等六十餘名大小頭目來到寧州。同時還送回俘獲的合水縣知縣蔣應昌,並獻出繳獲的保安縣印信一顆。
楊鶴在得到流賊的答覆後很高興,命令知州週日強在城樓上設定龍亭,讓所有頭目朝著龍亭磕頭,並且高呼萬歲才讓大夥開始入城。(注二)
之後楊鶴又讓諸位頭領抬舉著龍亭,命令部下用黃旗兩面進行導引。一面黃旗書寫聖壽無疆,另一面則是太平有象,隊伍朝著楊鶴所在的公署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