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人,昨夜確實沒有人發現異常,會不會是被某些人提前弄走了,或者盜走手稿的人身手極高?”
“你先下去吧,不管怎樣,那些高府的親眷和家僕還得接著審,最好用上些隔離審訊的手段,以免有內鬼串供,郭仁的親友也得調查問訊一遍,看看他們有沒有發覺什麼異常。我先看看這本簿冊吧,阿平,高府的人不少,審起來頗費功夫,你帶一些人去幫陸遷。”
陸遷和趙平領命退下,石承看了看二人的背影,問道:“孫大人,不知道在下能否一同觀看?”
在得到了孫進勇的同意後,石承走到了孫進勇旁邊,隨著孫進勇的翻看,簿冊中的內容也逐頁展現在了二人的眼前。
簿冊中確實是類似於日記的內容,魏國的附屬國用的都是和魏國一樣的年號,因此當石承看到第一篇日記的開頭時也不難看出日記開始的日期是在大約一年多以前。
一開始的篇章裡記得都是一些生活和官場上的瑣事,翻過了三十多篇日記後,石承和孫進勇才看到了他們想要看的章節。
“建安十四年五月廿八,陰:
今日叫下人從大魏商號那裡購了些茶,味道很美,可惜府中用度有限,餘下的還是留給阿琴吧。”
“建安十四年五月廿九,陰:
王城來的客人怎的這般奇怪,黑袍裹身,但卻是推脫不得,且聽他明日說些什麼吧。”
看到這裡,石承便知是那個安先生出現了,連忙打起了精神往下看。
“建安十四年五月三十,晴:
這姓安的怎能提出這般要求!我高言自問也是聖賢門徒,如何能行此等傷天害理之事!然而此人卻是劉吉清遣來的人,我當如何是好?”
“劉吉清?”孫進勇驚道:“戶部左侍郎,怎麼會是他?他居然和那個安先生有關係。”
也不怪孫進勇感到吃驚,即便是石承在聽到劉吉清戶部侍郎的身份時心中也是一震,但他還是壓下了心中的震駭,繼續往下看了下去。
“建安十四年六月初一,晴:
唉,想來我早已被他們盯上了,府中的同僚,家中的下人恐怕都有他們的人,我的秘密也早為他們所掌握,如網中之魚,不可逃脫。介紹一些大藥商和我認識,算是誘之以利,恩威並施嗎?”
接下來的日記,講述了高言如何和那些人合作籌劃製造斜陽道案,從日記中能看得出來,高言在一年前似乎是個正直但卻極為古板的官員,他對日記中的“他們”似乎極為畏懼,並在“他們”的影響和指使下漸漸地誕生出了心中的魔鬼。
接下來的日記記錄的基本是一些雞毛蒜皮的日常瑣事和官場上的勾心鬥角,偶爾有一些是講述高言如何和那些人進行籌劃的。石承一直看到建安十四年,也就是去年的十月廿三的日記時,才終於看到了斜陽道案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