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里長跟著嘆息一聲,寬慰道:“陛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年的快速發展可以改變許多事情。”
“咱曉得,明年等著糧食運回來,就不要產糧低地方的田賦,免一年,他們或許就差那一口氣兒。”
朱元璋想著明年要增加糧食收入,心情略好。
轉過頭他又想起個事情:“宜長,青苗法你覺得如何?”
“陛下好策略,青苗法若不取利息,最適合種地的百姓。
不止可以借糧給需要的百姓,還可借魚乾、家中所用器皿。
然後分期還,不強制要求必須借,卻必須監管到位。
否則富戶本就有錢有糧,溝通官府把免息的東西借去再放貸。
那將後患無窮,百姓要罵的,如王半山,東華門北面的半山寺就他居住的。
咱就想不明白,他咋啥都不懂呢?不瞭解下面官員啊!甚至還不明白水利工程。
玄武湖那麼好的地方,居然讓他給填了,最後成啥樣了?內澇、田瘠。
他根本不知民間疾苦,就是靠著不實用的學識來忽悠,假話、大話、空話。假大空是也!”
里長說著說著,開始抨擊王安石,原來他也不瞭解王安石,架不住有人為他講。
朱聞天最煩的就是滿嘴放空炮,玩高屋建瓴的那種。
王安石恰好就是,比如他寫的詩,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狂啊!傲慢啊!意思是他不在乎那些小事情,因為他地位高啊!
歷史上誇他的人都是從學問方面來誇,承認他學問好,但也就是學問好,於民無益,升得越高越害民。
朱聞天則喜歡從基礎開始做,先搞塊試驗的地方,行了再推廣,避免出問題。
“是極是極!”朱元璋支援里長的話,看樣子他也反感王安石。
“宜長,還是咱村子穩。那這個青苗法明年就用?青黃不接的時候,看哪裡的百姓需要,借給他們。
咱都想好了,這不是把軍士派出去嘛!反正都出一次,多做點事情。
咱不需要地方官來負責青苗法,咱就讓軍士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