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將其牢牢的的掌握在朝廷的手中才可。
且在此時的漢家,是不能夠允許,商人以及商業再這樣如脫韁的野馬一般發展下去的。
歐羅巴資產階級革命之時,曾經不可一世的皇帝,最終的結局,是被送上了斷頭臺。
然漢時,工商業,當然還發現不到那樣的地步,但在這種生產力極其落後的時代,若是商業不停地發展下去,定然是會威脅到皇權的統治的…………
然像是卓王孫這樣的鉅商,在帝制時代,能夠崛起而膨脹至此,衣食住行,堪比人君。
其所做的營生,定然是遊離在漢家法律之外的營生。
例如什麼販賣域外奴隸,將漢家之絲綢等物販賣到域外去,其定然其會有所為之。
接著劉榮是說道:“卓先生可是天下聞名之富商啊”。
聞此言,卓王孫當即呵呵一笑,便是行禮道:“小民只是一區區賤商而已,怎當得殿下如此說”。
見其如此,劉榮心中便是暗道:區區賤商,劉榮可是一點也不信………………
接著劉榮劉榮便是問道:“孤聽聞卓先生,曾與西南之夷狄有交,不知可曾瞭解一些,西南夷狄之事”。
卓王孫可是未想到,劉榮上來便是問這種致命的問題。
漢家可是有些嚴格的管理制度的,只有朝廷才可與外邦之國相交,其餘之人,皆是不可私自與外域相交的,這可是滅族的死罪。
歷朝歷代的對此這種事情的態度,其實都是差不多的。
即便是號稱最開放以及相容幷蓄的唐朝,也是如此,非政府行為的與外域接觸的行為皆是不允許的。
玄奘到天竺去取經,可不是真的如西遊記中一般,被李二親自送出去的。
而是自己到了邊關之地,偷渡而去的。
…………………………………………………………………………
固此,卓王孫當然是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當然是不可能說真話的。
當即便是附身行禮,言道:“回太子殿下,小民一向是做從我漢家之律令,從不敢有何違背,固此,怎敢與西南諸夷狄相交!”。
如此,劉榮便是覺得,在這卓王孫的口中,當真是一句真話都聽不到。
接著,劉榮呵呵一笑,“先生所言,孤可是不認同,孤可是曾見到過夜郎王呈遞給天子之奏疏,這奏疏之中,可是曾提到過,卓先生的生意,可是我沒有都做到了夜郎國去”。
聽劉榮此言,卓王孫是差點暈倒外地,夜郎王竟然會在呈遞到漢家天子處的國書之中,說起自己。
當然,劉榮所言不實,夜郎王之國書,劉榮曾在天祿閣中看到過。
其中只是說道,希望漢家大皇帝,賜下絲綢蜀錦、以及茶葉等物。